文化节泛滥收支难以说清 专家呼吁节会形式创新
2010年12月28日 23:15 人民政协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举办各种文化节庆活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本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但由于目前我国节会同质化现象严重,不仅难以获得从前的收获,还容易滋生浪费和腐败。为此,专家和业内人士呼吁我国节会形式亟待专业和创新。   

文化如此“搭台” 经济如何“唱戏”?

几根钢筋搭成简易的舞台,上面几个大字写着“某某文化节”,被村干部用广播召集来的农民围在舞台旁边,略有些稀罕地看着参赛“选手”在舞台上“比试”,而这些“选手”,高矮不等,胖瘦不一,可能是山上的一根竹笋,可能是刚出锅的一块豆腐,可能是养了一年多的黄牛,也可能是200多斤的大肥猪。

近年来,随着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部署和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刺激,各地掀起了深挖文化内涵,以文化促经济的热潮。各种文化节、旅游节频频见诸报端。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本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好路子,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缺乏精细策划、定位不准确、软件条件无法跟上等原因,目前我国不少地区举行的各种名目的文化节,大多成了“复制粘贴”的“量贩式”产品,不仅在形式上雷同,甚至产品都相似,更有不少文化节完全背离了举办的初衷,成为了不是展销会、不是旅游节也不是文化论坛的“四不像”。

文化节泛滥 收支难说清

“就连国际节庆协会中国也无法统计我国现在到底有多少文化节。”一位长期承办县级、地市级文化节的策展人向记者介绍。这位策展人说,地方政府由于在举办大型节庆活动时缺乏专门人才,难以鉴别文化公司或活动策划公司提供的方案的优劣,不少公司都是一份策划案几个地方用,只把名称稍加修改即可,这是造成泛滥的文化节雷同度极高的原因之一。

“第一天晚上开幕,文艺表演加烟火,请几个明星走走穴,第二天领导来剪彩,请当地艺术学校的学生来舞龙舞狮或者敲锣打鼓,举办点什么‘选美’,评出个什么什么王,然就是将举办节庆的场地出租,不一定非得租给这个节日的主打产品,比如你办粽子节,不一定非得卖粽子,只要给钱,卖泥人也行。”这位策展人向记者透露了目前承办地方文化节的几个“要素”。

不少专业人士,尤其是研究民俗文化的人士对这种缺乏文化内涵的“文化节”提出了质疑。“从豆腐干到大蒜,从吃的到用的,都能拿来办文化节么?”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新华认为,目前我国文化节“过滥”,而大多数文化节,根本“没文化”,也并非立足于满足当地群众挖掘本土文化内涵,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而完全成为地方政府致富的“敲门砖”。

“现在的文化节,简直就是地方把旅游、展销、文艺汇演一勺烩了。”著名营销专家路长全说。

除了透过文化节营造经济收入外,前述策展人还向记者介绍,一般地方政府举办节庆活动,都会专门成立节庆办,而财政部门对于节庆办的要求往往“大开绿灯”,使不少地方的文化节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政府和策展公司的合作关系就变成贾珍求凤姐,‘别刻意为我省钱,好看为上。’”至于文化节结束,能签订多少项目,群众能拿到多少好处,则成了一笔糊涂账。

形式庸俗化 百姓看不懂

在调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政府收入的增加和社会的变化,大搞“演艺+展销”文化节已经是地方节庆主题的“初级阶段”,如今最“流行”的,是各种主题的高峰论坛、研讨会。而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文化节+高峰论坛”,不仅面子上会显得更加“有文化”,背后还是一本经济账:“除了如今还大搞演艺活动显得比较土之外,还有一个更直接的理由:请明星成本高,请学者成本相对低一点,政府一样的预算,办高峰论坛只需请几个专家学者,搞个圆桌,不仅比请明星价格低,而且连舞美的钱都省了。”而这位业内人士说,除了一些“冷僻”的论坛,不少地区扎堆搞的“金融高峰论坛”、“旅游高峰论坛”、“养生论坛”等也催生了一些“学术明星”,他们本是各研究机构的学者,却像歌星、影星一样到处“走穴”,频繁出现于各大高峰论坛。而这些论坛虽然名称很“高峰”,实际内容却乏善可陈。

“《淮南子》学术研讨会和豆腐文化节一起办,铁锅也搞高峰论坛,一个人口不足百万,生产总值不过亿的县级市也要搞金融高峰论坛,这种论坛能服人吗?对招商引资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能起到的贡献也有限。”路长全说,地方政府举办各种高峰论坛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通过高峰论坛建言当地经济发展,二是以高峰论坛为由头,吸引客商和企业到当地走走看看。然而,由于策划缺乏系统性,不少地方政府热情高涨地举办的高峰论坛,这两个目的都很难达到。

他给记者举例说,前述提到的一些“学术明星”,从接到邀请到真正来参会,短的时间不过一两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如何能对当地实际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又怎么能提出适用于当地经济发展的真知灼见呢?因此,不少所谓专家,在这些“草台班子”的高峰论坛上,不过是说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虚话”,无论当地企业还是普通民众,都很难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

至于吸引客商,路长全认为,由于经费和知名度的限制,目前地市级、县级地方政府牵头举办的高峰论坛大多影响有限,对客商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再说,目前客商的投资能力已经逐步增强,他们对投资地的考量十分全面,来参加了个论坛就在当地投资的想法,真的只能是个美好的愿望。”

文化“台”易垮经济“戏”难唱

在最初的猎奇心理过去之后,随着各类文化节的过多、过滥,消费者和客商们逐渐进入了审美疲劳期,为了在这段“疲劳期”中争抢眼球,从前显得颇为“非主流”的内容也开始在文化节上大行其道,例如曾经被认为是“小孩子的玩意儿”的动漫,便成为不少地区文化节的主题。“今年国内花费较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动漫节就不下五个,而地区搞的动漫节更是多如牛毛,有一些根本缺乏创作团队和对文化产业支持的地区,也一窝蜂似的搞创意产业园区,弄动漫节,其实不过是贴几张日本漫画的海报,摆几个小摊卖卖动漫周边和低价手办,既缺乏原创内容,更没有文化价值。”

而比起动漫节,更令人咂舌的是地方政府举办“性文化节”的激情。在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搜索“性文化节”,竟可获得9,460,000条结果,其中包括广州性文化节、深圳性文化节、沈阳性文化节、惠州性文化节、河南性文化节,一位学者告诉记者,目前举办性文化节的风潮已经在我国大江南北,从沿海到内陆“遍地开花”,而其中内容庸俗,实难称得上“文化”。

为其“搭台”的文化缺乏内生性增长的潜力,在台上“唱戏”的经济就显得步履维艰。前述策展人告诉记者,历经多年淘洗,文化节会的背景、内涵早已经悄然发生深刻变化。那种依托文化搭台,唱经贸大戏的“独角戏”时代,已经不复存在。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使得“搭文化台”“唱经贸戏”之路必然越走越窄。

“文化节会不是我国的独创,在西方早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和十分专业的分工,其实大家的目的没什么区别,无非都是促进当地经济,但是,由于其节会主办方的专业性和定位的准确性,使得不少节会即使举办了一百多年,至今仍散发着无尽的魅力,反观我国的节会,主办方缺乏举办节会的专业素养,承办方又走的是全靠模仿的‘速食经济’的路子,使得其发展潜力有限。”该策展人告诉记者,目前,一些举办时间较长,经济实力较雄厚的节会已经开始积极寻求“转型”,而我国潍坊风筝节等一些节会活动也获得了国际节庆协会颁发的“最有潜力节庆”等奖项,但总体来看,节会的举办水平总体还偏低,“这么多节会终面临着一场淘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不少节会最终面临办不下去,尴尬收场的局面。而这些节会举办期间的收支是否平衡,是否造成资源浪费等种种考量,则都无迹可寻了。”

作者:孙萌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孟欢欢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