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一日武汉游 且往江边去

2012年02月03日 07:4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轮渡上的少年,心中有着怎样的情愁。

轮渡上的少年,心中有着怎样的情愁。

在很多人心里,武汉是珞珈山的“樱花雨”,是吉庆街上演的“生活秀”。和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相比,它让人感到温暖、自在。武汉又远不止这些,它的历史书写着太多英雄过往、江湖纷争,大起大落间让人感慨万千。而这一切,离不开和它相伴相生的长江、汉水。所以到武汉,不可错过的风景都在江边。

长江南岸边的黄鹤楼是个好去处,虽然“昔人已乘黄鹤去”,但并非“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坐落在蛇山上,面对着滔滔江水,一览三镇风光,享有天下绝景,因此从来都是文人墨客的心头好。天气晴好时,这里还可望见长江对岸的、位于汉阳的龟山。传说,春秋时期,某年八月十五,琴师余伯牙在龟山脚下泊舟抚琴,与樵夫钟子期结为知音。孰料次年,子期亡故,临终前,留下遗言,要葬在江边,为的是八月十五,好听俞伯牙的琴声。俞伯牙万分悲痛,在子期的坟前弹罢《高山流水》便挑断琴弦,把琴摔了个粉碎。人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

也许,正是壮阔山水孕育出的诗歌、音乐,造就了武汉骨子里的浪漫情怀。

轮渡隔离了繁杂的两岸生活。

轮渡隔离了繁杂的两岸生活。

如今虽不能像古人那般泊舟抚琴、对江高歌,但到长江大桥上走一走,顺浩瀚江流远眺,任耳边风声呼啸,难免生出大武汉的豪情。1956年,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年之后,万里长江第一桥便跃然江上,终结了京广铁路线在武汉要靠轮渡连结的历史,武汉又一次占据着九省通衢的优越地位。

早在明清时期,武汉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据说,武汉之名最早记载于明代姚宏谟的《重修晴川阁记》:“武汉之胜迹,莫得而其观游焉。” 那时武汉还仅指武昌、汉阳二府城。到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结束了汉阳与汉口浑然一体的旧貌,汉口成为“占水道之便,擅舟楫之利”的天然良港,与武昌、汉阳三足鼎立。汉口开埠后,更是码头林立,商贸兴旺。

码头是武汉人永远的江湖。

码头是武汉人永远的江湖。

如今,沿江两岸虽没有当年“千樯万舶之所归,货宝奇珍之所聚”的景象,但还保留着码头、轮渡。武汉的轮渡大约始于1896年,湖北省巡警冯启均创办厚记公司,购置“利江”、“来源”号蒸汽机木壳轮船,往返于武昌、汉口。轮渡开行后的前20年左右,一直为商办民营。1926年,国民革命军设立湖北省航政局,直接经营过江轮渡,轮渡开始成为公营。1937年,轮渡由湖北省航业局经营管理,迎来了日客流量5万人次的极盛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武汉成为向西南后方转移的中转站,各航线异常繁忙,直至武汉沦陷,轮渡停航数月。轮渡再次兴旺是解放后,武钢、武重等国家级重点项目上马,大批工人过江上班,人民号、解放号等轮渡应运而生。不过,近年来随着一座座跨江大桥、隧道的建成,轮渡客流急剧减少。

[责任编辑:王晴] 标签:江边 武汉 轮渡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