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昆曲袅袅余音再灌 是谁在周庄浅吟低唱

2012年05月21日 14:36
来源:凤凰网旅游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外婆买条鱼来烧。

头勿熟,尾巴焦,盛在碗里吱吱叫,吃拉肚里豁虎跳。

跳啊跳,一跳跳到卖鱼桥,宝宝乐得哈哈笑。

这是流传在周庄一带的一首古老歌谣。几百年来,它就飘荡在周庄四周的浩荡水面上,飘荡在长满青苔树影横斜的外婆桥畔,飘荡在故事和思念都随河水幽幽流过的窗下,飘荡在天涯旅人踏过古镇石街的脚步声中,飘荡在阿婆苍老而又柔软的目光和内心里。

古镇外婆桥畔,每天不知有多少人驻足凝望,或者匆匆走过。桥下船桨扬起水花,船上载满鱼虾与莲蓬,那些歌谣被身穿蓝印花布衣裳的船娘一遍又一遍地传唱。

它们从《诗经》里传出来。“蒹葭苍苍,白露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它们从汉乐府中传出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古戏台上飘荡的是婉转缠绵、百转千回的昆曲。“古戏台在周庄的边缘上,如果从正门来说的话,它应该是设在周庄的后门或者是偏门上。那是周庄的尾声部分。这也许是一种巧合,前面宏阔的、现实的和历史的都看过了;水与石头的关系,水与桥的关系,都感觉过了;再来走进这个古戏台,让昆曲袅袅的余音再灌一灌就更有一种充实感。远远地走去,走得越远越有一种余韵在心里。”

最让人欢喜的还是那饱浸着江南水乡韵味的昆曲,轻轻柔柔,回回转转,听得台下的一众观众深深沉浸其中,恍惚间不知今夕是何年。间或一个轻盈的转身,一个飘逸的水袖,伴着清丽绵长的拖腔,那声音也就翻过高高的墙院,绕过飘飘扬扬的细柳,在周庄的河道上悠悠飘荡。

 

在周庄这个地方,似乎只有昆曲才能唱出江南水乡古镇的韵味,才能细密无声地滋润周庄人的心灵,才能长久地萦绕在周庄的烟柳水巷、木楼石桥;昆曲也似乎是专为周庄而生的,它甜糯懦的吴侬软语、柔曼悠远的唱腔、精致绮丽的衣饰,让周庄的一草一木、一楼一桥都平添了几分柔软、安详、意蕴深长的味道。

在周庄你还可以听到清和淡雅的古琴和幽怨哀婉的二胡。苏州吴门古琴雅集位于古镇内一处始建于明末的老民居内,高高的院墙内不时传来疏淡琴声,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婉转悠扬。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诗云:“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手指与琴弦的往来轻触,看似轻巧随意,却有灵动的音符翩然而出,余音袅袅,绵绵不绝。

吴门古琴源远流长。春秋时期,言子在吴地弦歌化俗,传播琴艺。东汉时,蔡邕远迹吴会授琴十二年,发吴派琴学之端,流传焦尾琴的故事。初唐大琴家赵耶利称赞“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对吴派古琴作了很高的评价。明清时期吴派先后出虞山、广陵诸派。吴门一脉是近代虞山琴派(熟派)的继续和发展,今虞琴社创始人之一吴门古琴宗师吴兰荪先生为熟派,其琴艺严谨而淳实,琴风中正平和、古朴纯正、清微淡远。吴兆基之师吴浸阳先生源出蜀派,因久居江南而深受熟派影响,其琴艺潇洒恬逸。吴兆基得父吴兰荪、师吴浸阳两位大师的琴学真传,并融会贯通。加上致力于太极拳气功与古琴操缦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弹起琴来已不着意于技,而更注重道与气,注重意境、情趣与韵味。其琴风宁静古朴、清逸洒脱、气韵生动,可谓是集吴派古琴之大成,被誉为“吴门琴韵”,形成了新的吴门琴派,在海内外广为流传。

听过了古琴你不妨再到贞丰街上去感受一番二胡的别样魅力。二胡演奏家马晓晖的文化沙龙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建筑,粉墙黛瓦,古色古香。整个古建筑共分两层,上层主要是创作、会晤、休憩之用,下层展示了马晓晖多年来创作的音乐作品和音乐推广之旅的照片等。中间有个小型舞台,舞台的顶棚是用玻璃搭建而成,天光就成了天然的道具灯光,配以老墙门楼背景,更是别出心裁。

傍晚时分的周庄是一副闲适悠然的模样,贞丰街上更是春风骀荡。假如此时你刚好漫步在此处,上空回荡着的二胡的缥缈之音定会使你沉醉不知归路。

文/阚朝阳

[责任编辑:魏佳] 标签:周庄 水乡 古戏台 古镇 国内游 凤凰网旅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