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陕北高原 舌尖上堆积起质朴的美味

2012年11月14日 07:30
来源:雅虎

亢家沟村一场宴席上的铁锅炖豆腐。这得益于当地特产的黄豆。

亢家沟村一场宴席上的铁锅炖豆腐。这得益于当地特产的黄豆。

陕北民间滋味藏在街头摊点

绥德县城不大,南连清涧,北靠米脂。“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句话已经流传了数百年。传说貂蝉就是米脂人,而吕布正是绥德人。陕北的小吃像极了陕北人的性格,浓烈而直接,实实在在。

绥德县城里有不少特色小吃,“高飞碗托”的掌柜叫高飞,他每天用荞麦面做好碗托,摆了个小摊。碗托是山西、陕西一带常见的小吃,做法是用荞麦仁加水渗透 碾压,渐渐加水,掺成糊状,过滤去渣。而将粉糊盛碗入笼,旺火蒸熟后晾凉,从碗中托出,故名“碗托”。碗托其色浅灰,食时切片,状若柳叶,调拌汤汁用 盐、醋、油泼辣子、花椒粉、粉、蒜泥、香菜、芝麻等加水勾兑而成。

在西北大多数地区,手抓肉是最普遍最经济的羊肉吃法。

在西北大多数地区,手抓肉是最普遍最经济的羊肉吃法。

高飞说,山西的碗托吃的时候只是随便在上面切几刀,而绥德的碗托则是用片刀切得飞薄,每一片都能隔纸透字。绥德碗托的浇头是猪肝羊肝,卤子香浓,微辣,浇在切成片的碗托上,稍微搅拌一下就能美餐一顿,口感筋道。

榆林街头的特色小吃——摊餭(huáng)。

榆林街头的特色小吃——摊餭(huáng)。

郝有平也是绥德人,在县城的一家菜市场门口摆摊设点,专门做摊餭(huáng)。摊餭原来是陕北寒食的吃食,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旧俗是不动烟火,故人 们在几天前做好米餭,在寒食的那天冷食。如今冷食的习俗早已经消弭,摊餭这种小吃还在。摊餭是用黄米做的,老面发酵,再用特制的锅子半蒸半煎而成,有着黄 米特有的香甜,口感软和,略带微酸,有着发酵之后的清甜。郝有平已经做了十几年的摊餭,2块钱一个,他一天能卖出700个。

榆林的羊杂汤总是要加上大量的粉条。

榆林的羊杂汤总是要加上大量的粉条。

在随便一家 小店里,都能吃到“黑愣愣”,光说名字倒是能把人说得一愣一愣的,其实是以土豆为原料做的一种小吃。土豆是当地特产,陕北最大的土豆产区是定边。在当地人 的词汇中,土豆更多的被称为洋芋。黑愣愣就是用擦子把洋芋擦成渣渣,拌入花椒、葱丝、姜粉和盐,同面粉搅匀,团成小团,上锅蒸熟,再加入各种调料调成的汤 汁即可。

在陕北的民间餐桌上很难见到炒蔬菜,蔬菜都是与各种主食烩在一起食用,在常年的贫瘠中,这成就了陕北美食的秘密。

标签:陕北 高原 关中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