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是让消费者们进入“廉价”奢侈品领域的代表者。从2006年进入中国以来就以款式新颖、更新频繁深受年轻人推崇。日前,在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进行的一项比较试验中,ZARA、万宝路、暇步士等知名服装品牌上了质量黑榜。但值得一提的是ZARA自2009年8月以来是第7次上质量黑榜了,但对其影响非常有限,其销售依然十分火爆。我们不禁会问,ZARA为何频出质量问题,同时中国消费者对其为何如此青睐呢?
甲醛过高的服装会逐渐释放出游离甲醛,可能引起头疼、皮炎、湿疹等。被检出pH值超标,会破坏皮肤的平衡和抵抗能力,从而引起皮肤过敏或诱发感染,使皮肤易受病菌侵害。还有染料脱落除了会沾染浅色衣服外,引起皮肤红肿。[详细]
尽管质量频频出现问题,但ZARA并未停止在中国的扩张速度,市场销售依旧火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现象。归结其原因,我认为一方面是消费者对国外品牌的热衷;另一方面是中国本土企业的品牌缺失。[详细]
从设计到成衣,中国服装一般为6~9个月,国际名牌一般可到120天,而ZARA最短只用7天。通过一线大牌最新款嗅到未来潮流,整合设计后12天就能把货推到顾客面前,价格还不到大牌一成。[详细]
一年中大约推出12000种时装,每款量一般不大。即使是畅销款,也只供应有限数量,卖完也不补货。如邮票限量发行来提升集邮品的价值,ZARA通过“制造短缺”,培养了一大批忠实追随者。[详细]
盲目抵制的尴尬,结果是看清自己的不足。试想ZARA这只“球队”在场上面对实力悬殊的对手,频频破门得分,似乎谁也无法指责别人“垄断”球场。只是既然局面已经一边倒,又何必耍手段?[详细]
消费者作为“上帝”,应该时刻记得自己的权利,忠于自己的感受,对眼前的丑陋该较真还得较真。所谓“权威部门”发出一份份质检报告,涉事品牌得不到相应惩罚,任谁也不会抱以敬畏。[详细]
1.对于消费者: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训,一分价钱不一定一分货。牌子不过是一个符号,能不能让你提高身价有待考证,而让你深受其害却昭然若揭。有一本著名书籍《从Armani 到 Zara 的时尚行销》,此书作者马克·敦格曾提到:“人类多少也该思考一下自己究竟是真的需要,还是纯粹想要?” 作为“上帝”的消费者,应该时刻记得属于自己的权利,忠于自己的感受,望着远方更美好的生活,对眼前的丑陋该较真还得较真。[详细]
2.对于ZARA一类的知名品牌:每季新款上架宣传都要造足架势,但数着钞票开怀的时候,是不是应该自查、反推一下生产、质检的链条?[详细]
3.对于权威部门:不会盲目抵制,而是加强监督和管理。提醒服企关注强制性新版国标将于8月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于今年年初发布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并定于2011年8月1日起实施,8月1日后市场流通的产品将按照新标准检测判定。 [详细]
时下的中国,“名牌”仿佛成了“外国品牌”的代名词。服装销售市场更是如此——内地的大型商场和专卖店里,民族品牌服装的倩影难得一见。“洋装崇拜”似乎已成一些人难以戒除的“毒瘾”。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验室技术主任邢云英说:“这些检测项目都是强制检测的起码项目,不达标是不允许生产的。这些生产商不仅在原料上弄虚作假,更严重的是安全指标完全达不到国家强制性标准。”然而,有关厂商对此似乎毫不在意,中国消费者竟然也不予重视。 [详细]
从去年开始,来自美国的数十亿美元风投砸进时下如日中天的B to C网上商城,随后,武汉周边,凡客、当当、亚马逊、京东商城纷纷大兴土木,摊开武汉地图,一个个大型运营中心、物流中心对市内传统商业正形成合围之势,网上商城经营的产品已经延伸到服装、百货……甚至奢侈品,亚马逊甚至声称武汉仓库里存放的140万件商品超过任何一家商场。仅在武汉,凡客仓库达2.6万平方米、亚马逊1.2万平方米、京东商城20万平方米,当当1.5万平方米。上午下单,下午到货,这就是把仓库建在武汉的力量。那些星罗棋布在市区外围吞吐商品的房子,正在逼迫我们重新想象本地商业的未来形态。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