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究竟是什么?
正如同很难用语言来形容“时尚”的含义一样,对于从香港这边流传过来的“潮”字,除了从字面上解释是“潮流”的意思外,对于其背后的含义,我们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如果硬要解释,大概可以这样认为,“潮”更多的是表明“街头时尚”,更为随性、休闲以及先锋,与崇尚优雅高贵的Hi-fashion划下了界限。
或许,“潮”也正是用来描述香港时尚的最好形容词:它并非高不可攀,甚至于可以不用昂贵的名牌来包装;它也可以不需要有很好的品位来支撑,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态度和个性;它不一定是流芳百世的经典,可以只是一季即逝的时髦玩意儿;它不是需要正襟危坐的华丽晚装,而是T恤、牛仔裤与波鞋;它也不是中环街头上朝九晚五的西装上班族,而是戴着耳机玩着滑板的街头少年……无论如何,这个最能代表“港范儿”的词语,早已深入民心,成为了诠释“时尚”另外一面的最佳代名词。
更新传统购物模式的买手店
在亦舒的经典名作《圆舞》中,描述过一个成功的事业女性,她在时尚资讯尚不发达的时代,凭借着自己的优秀品位,将那些款式时髦,但质地普通的欧洲二三线牌子的服装带到香港,标上一线的价格,短短几年后便筹得了第一桶金,之后再正式取得各大名牌的代理权,从此之后,一家知名的买手店就此诞生。尽管这只不过是小说中的虚构人物,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影射的其实就是Joyce的创始人Joyce Ma。同时,这段故事也告诉了我们,买手店成功的基础之一,必定是买手的品位。与品种繁多的传统百货不同,选择怎样的品牌及款式,如何树立自己的独有风格,都是买手店的生存之道。
如果说Joyce是香港买手店的先驱,那么进入内地市场最早的I.T,则应当是最为潮人熟知的买手店。这个当初以代理日本品牌为主的买手店,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不再仅仅只是单纯的买手店,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家上市集团,旗下除了代理多个品牌外,更推出了自己的自主品牌,几乎已经可以成为“港范儿”的代名词。
波鞋不再仅仅只是一双鞋
事实上,“波鞋”在粤语的意思就等同于“球鞋”,但不知为何,这个原本只存在于粤语的说法,却流传至整个内地,而波鞋背后所包含的文化,也让它所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作为一双鞋。
事实上,波鞋文化的起源自然并非来自于香港,而是自上世纪70年代的欧美街头文化的影响,在波鞋中融入涂鸦和DJ等文化,从而让它成为了嘻哈一族的“制服”。到了80年代,日本人投入大量的金钱与热情,来翻炒波鞋及其文化,不但哄抬了波鞋的价格,也催生了复古潮流的蔓延,也让无数的运动品牌不断地推出各种复刻版。
当然,一向对于日本潮流紧追不舍的香港潮流文化,也开始“玩”起了波鞋,甚至于在每一期的潮流杂志中,都会对某几款鞋,从起源到设计等多个方面给出详解,渐渐地也将这样的文化,随着“波鞋”这个名号的普及,带到了我们身边。
那些“一呼百应”的潮流领袖
正如黄伟文所说,不是所有的购物狂都能成为时装精。同样的,要成为潮流领袖,自然也绝非易事,除了你的衣着风格要够独特,有一定的代表性,还得有带动潮流的能力,并且还要不断地持续下去。
张曼玉
尽管张曼玉近年来在香港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她随性却不失精致的衣着风格却正好是香港潮流的精髓所在,同时,诸如Balenciaga、Givenchy等品牌变为大热,可也有Maggie的一份功劳!
郑秀文
作为香港时尚天后的郑秀文,最近将装饰重点放在了袜子之上,出自法国老牌Les Queues de Sardines的各种色彩鲜艳,甚至还绘有图案的袜子,成为了她的标记。不过,也只有这样的骨感美人才能驾驭,想模仿还得谨慎。
黎坚惠
一部《时装时刻》,让原本隐藏于幕后的黎坚惠,成为了众多人心目中的时尚偶像,更掀起了“每日一拍”的模仿热潮。当然,黎坚惠不仅仅是穿衣极有风格,她对于时尚的独特见解,才是最令人膜拜的原因所在。
徐濠萦
有“潮流教母”之称的徐濠萦,几乎已经成为了时下“港范儿”的代名词。近年来的她,在时尚界的地位日益攀升,除了参加多个品牌活动外,所开设的时装店更是潮人的新聚点,在上一季所代理的健康鞋MBT,更是创下销售佳绩。当然,这也与她每天的穿着在博客中不断亮相有极大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