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那么小的空间内,几乎全世界的知名品牌都可以找到,但是,就算是同样的品牌,在香港人的身上,却又能够有着截然不同的呈现,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港范儿”。
它追随日本的潮流,但又没有那么极端;它受到欧洲时尚文化的影响,却又少了几分庄严,多出了几分另类与幽默……或者,这就是港口城市的特征,能够海纳百川地接纳各种文化,最终再互相交融并存,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就像是Titi Kwan为王菲复出演唱会所做的造型,将巴黎找来的童袜变成了帽子,用来与百万水晶灯串成的服装相配;又或者像徐濠萦的搭配那样,让古董衫与Toga的前卫服装也能配合得天衣无缝……没有规矩可言,不理会别人的眼光,“有型”这句香港人的褒奖之言,说的就是这样的态度。
“港范儿”是如何炼成的?
如果要以一个词来形容所谓的“港范儿”,或许用Mix&match来形容最为贴切。不,这不仅仅只是字面意义上的“混搭”,而是包括了从文化、趣味等等多个方面的交融,最终形成了一种迥异于世界上任何城市的风格,那就是香港的潮流。
全世界时尚文化大熔炉
香港虽然不大,但若论各种文化的交融,我想就算在全世界的城市中,也都是名列前茅的。当然,在时装文化方面,对其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日本。不但大部分的香港潮人们都有固定到东京去扫货的习惯,那些来自日本的品牌,诸如Bape、Number(N)ine、Undercover、Zucca等,无论是水货还是行货,在香港都卖到成行成市,更不用提Comme des Garcons,大概除了在日本本土外,销量最大的地方就是在香港吧!要不为什么玲姐会专门在香港拍摄某一季的广告呢?
但是,如果简单地认为香港的潮流文化就是完全跟风东京,当然会太过武断。香港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从来不会固步自封,与东京潮人基本上都只穿本土设计不同,香港的时尚潮流更在于一个融合,无论是经典如Chanel、另类如Martin Margiela、新锐如Gareth pugh……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所以,你很难简单归纳出何为“港范儿”,它就像是香港这座城市予人的感觉一样,复杂却又引人入胜。
“有型”比“性感”更重要
这一代的香港女性,几乎都是看着亦舒的小说长大,以白衬衫与蓝布裤的“制服”勾勒出的独立女性形象,深植于心中。所谓的这些“港女”们,有智慧、有自信、有事业,她们并不希望以性感的服饰来取悦男人,她们也没有想要以可爱的造型来博取怜爱,相反,她们所追求的,是要像Helmut Lang、Jil Sander式有品位、有个性的都会女郎,也就是俗称的“有型”!就像是那本著名的《穿Kenzo的女人》中的女主角一样,对于70年代末的时装,她的选择是YSL和Kenzo,言谈之中处处流露出对于“狄波拉式女人”(情妇式的性感装扮)的鄙视,与今天的时髦女性,对于以身材为卖点的“嫩模”的态度几乎是同出一辙。
所以,你大概可以见到,出自香港的这些潮流女星们,从张曼玉、梅艳芳到王菲、郑秀文,再到陈慧琳、梁咏琪,甚至是薛凯琪、蔡卓妍、徐濠萦,每个几乎都是同出一辙般的“纸片人”身材,穿衣风格更是完全不以强调曲线为卖点。就像是林夕那句著名的歌词,“自己都不爱,怎能相爱”,应该也可形容“港女们”的穿衣态度。当然,这或许也是为何纤体公司在香港越开越旺的原因所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