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奢侈品,既要学会‘傍大款’,也要适当地‘小家子气’。”
张晨:在您看来,筑成一个真正经久不衰的奢侈品品牌,需要哪几大要素?在国外一些大的奢侈品品牌身上,又有哪些经验是值得中国老字号借鉴的?
谢付亮:老字号做奢侈品,首先要学会“傍大款”,也就是说,充分利用名人、明星的资源,为自己的品牌做宣传。另外,要适当地“小家子气”,即严格控制商标的使用范围,珍惜品牌价值,禁得住利益的诱惑,限量推出经典产品。老字号在做奢侈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这其实也是奢侈品的一些特性。如果要像《好汉歌》中唱的那样,“你有我有全都有”,那就称不上奢侈品了。
刘嘉惠:我觉得首先还是应该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既然是要走高端的奢侈品路线,很多细节上的要求更应严格,更要精益求精。这点我们应该向国外学习。他们的一些高端奢侈品钟表,在经过漫长的制作周期后,还要经过制表工匠一年左右的反复调试,力求最大程度上的精准,才会把产品投放市场。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国内的老字号可能就无法耗费如此高的成本。不过,随着我们实力的增强和一些理念的深入,相信很多国外企业好的经验,我们都会慢慢吸收过来。
程旭:对于自己的品牌价值,一定要珍惜,要坚持住。先人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打下的品牌形象和根基,不能轻易动摇。另外,要把自己的这种不可替代性传承下去。尤其像手工艺品,它的技术含量相当高,而人力、物力、时间成本都花费相当大。这也使得很多手工艺产品,本身就具备奢侈品的原生要素。就拿我们来说,一个熟练的师傅,纳一双布鞋鞋底要两三天的时间,整双鞋如果99道工序相连制作下来,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一双内联陞定制的经典圆口布鞋要千元左右的价格。当然,我们也有适合普通大众穿的200多元的圆口布鞋。虽然也是手工制作,但却是流水线作业,工期、成本各方面相对少一些。
国外一些企业做奢侈品,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瑞士一些制表企业,很早以前,就一直坚持手工制作。后来电子表兴起,瑞士表甚至整个瑞士都受到了冲击,因为手表是瑞士的一个支柱产业。但痛定思痛后,他们树立了自己的手表品牌,坚持手工工艺制表,没有跟随这股潮流。当然,事实证明,最终这种坚持挽救了他们。
“中国企业走高端路线,往往无法把持住自己。”
张晨:有人分析,大多数成功的奢侈品企业除了有核心竞争力,还在于长期坚持既定的战略。但中国的很多企业就像女士减肥一样,很少能长期坚持下来,大多数企业家头脑中还是“挣钱”的概念,而不是长期“做品牌”的概念。
谢付亮:是这样。中国企业走高端路线,最大的困难,就是无法把持住自己。很多品牌,一旦高端了、有些知名度了,就会想方设法多挣钱,把产品线无限地延伸,不控制生产量,力求利益最大化。
做高端品牌,“量”这个字很重要。一方面,是产品质量,也相对比较好把握。另一方面,就是产量。只有把产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只为它特定的客户群服务,才能真正成就一个奢侈品品牌。
刘嘉惠:来自各方的压力和变相歧视,也是一个不得不面临的难题。2008年,海鸥遭遇了一场国际官司。那一年,海鸥像每年一样赶赴巴塞尔钟表展,并带上了自己研制的双陀飞轮手表参展。突然,瑞士Greubel Forsey公司代表带领“仲裁法庭委员会”一行三人对海鸥双陀飞轮提出质疑,认为其关键部件——“差动结构”抄袭了Greubel Forsey公司的专利设计。最终,在拆开海鸥双陀飞轮表进行鉴定后,“仲裁法庭委员会”的专家认为,海鸥表没有侵犯Greubel Forsey公司的专利。海鸥表胜诉。这不能不说明某些人对“中国制造”的一种怀疑态度。不过另一方面,这也促进了海鸥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算是因祸得福吧。
尽管现在我们的产品得到了部分人的认可,但在实际经营上,还是有人会对老字号“另眼相看”。比如高端的购物场所往往会降低条件,欢迎国际大牌进驻,给它们最好的店铺位置,而对一些像海鸥这样的老字号,要么提高门槛,要么就不允许进驻。在这种情况下,老字号的发展空间就受到了挤压。
我觉得政府这方面,应该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对老字号进行扶持,构建一个老字号的发展平台。
程旭:老字号发展的困难,一方面是消费者对老字号长期固有的观念。可能大家会认为,老字号的产品就是便宜。所以有人很不理解,我们的一双布鞋卖到238元。其实一方面是我们的人工成本所占比例很大,另一方面,还有原材料成本。最近一两个月,棉花上涨了130%。很多南方的制衣企业都倒闭了。
另一方面,很多年轻人对老字号的认知度很弱。我想,这两方面,应该是老字号企业未来应该尽力去扭转的。
张晨:奢侈品品牌与享用它的名人从来都是分不开的。每年,国外各大奢侈品品牌都会倾尽全力,为登上红地毯的好莱坞明星量身定做。而这种软性的营销,往往会在日后为品牌带来全世界的大量订单。那么,我们的老字号是否也应该有些独特的营销方式呢?
谢付亮:据我所知,在很多消费者眼里,国外奢侈品的形象都是“精雕细琢”“品质卓越”“工艺精湛”,美誉度相当高。但实际真的是这样吗?它们标榜自己的产品,从材料源头就严格控制,每件商品都是手工制作,但事实如何,我们并不十分清楚。很多国际大牌不是也被曝出质量问题吗?也就是说,往往事实与消费者的感知并不相符。
不过,这也是国外奢侈品营销的成功之处——它能很好地把自己的产品特性与消费者的需求联结起来,用消费者的思维习惯来宣传自己的品牌。我们不能说国外的奢侈品做得不好,只能说,它的营销比它的质量做得更好。很多中国的老字号品牌一样做得很好,只不过,它没有用一种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宣传自己。
刘嘉惠:受资金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目前海鸥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研发上。毕竟海鸥是2005年才开始走高端路线,之前都是一些普通机械表,利润并不高,资金实力确实也不是很雄厚,在奢侈品市场的根基并不深。我想,这也是很多老字号普遍面临的难题。
张晨:据我所知,有一部分老字号,尽管也在走高端路线,价格也是与同类奢侈品不相上下,但销量却并不喜人。与此同时,有一些老字号仍旧坚持走平民路线,像“蜂花”“郁美净”等等。这种路线虽然没有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却也受到一些普通百姓的青睐。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方式,才是适合老字号发展的呢?
谢付亮:我觉得,老字号不能盲目地跟风,走别人的路线。无论是走奢侈品路线,还是走平民路线,主要取决于自己的产品特性,包括优势、资源方面上的,根据这些特性,再看一下自己能够满足哪一类消费群体的需求。最后,再制定相宜的营销路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