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邂逅艾未未个展
2010年10月22日 14:42 artinfo 】 【打印共有评论0

戴章伦摄影 艾未未《茶房(Teahouse)》,2009

柏林报道——Alexander Ochs画廊位于柏林中心Mitte区最具历史感的Sophienstrae(索菲亚街),隐于拐角处的这条狭长之街极容易就在人们匆忙的脚步中被错过了。1987年城市大改造时,当时的东德政府有意将此街营造成具有18世纪小镇的风情,欲以此种怀旧风格来表达对墙那头另一个世界正在进行中的疯狂都市化的焦虑与质疑。因而今日街道两旁依旧能够看到18,19世纪的街灯,仿哥特式的各样高大的建筑。与其毗邻的则是柏林最繁华热闹的购物中心之一Hackescher Markt。历史与过去在这里相碰撞、相映衬,以一种怀疑的姿态毅然前行着,犹如保罗·克利(Paul Klee)画中被天堂之风席卷而前行的天使。

如果我们尝试把艾未未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也理解为是艺术家对历史及其当中的观念,权力的焦虑与质疑,那么柏林及索菲亚街独特的历史背景则为艺术家此次在Alexander Ochs画廊的个展在语境上预先铺陈了一种微妙的对话前提。走进画廊展厅,观者并没有看见一墙深奥难解的前言,或是让人一头雾水的禅机般的展览标题,而只是简单的几个大黑字写着:艾未未的一些作品。墙上所挂与作品相关的艺术家本人的照片也只是用普通的A4纸打印出来的黑白图像。

主展厅前半部分,艺术家通过材质与形态的对位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时空观与艺术家本人对政治权力的质疑进行了整合:两件由黄色金属片组成的雕塑卧于入口处,如同被拆开的纸盒子,形态轻盈。然而此物看似轻,实则重;不远处,几件普通的军绿色雨衣则呈圆形在地面铺展开,覆盖着由四根金属棒围成的五角星图案。墙上对应的照片里展示的是艺术家1986年的一次行为:艺术家本人身披雨衣,下方显眼处赫然垂着一个空瘪的避孕套。

占据整个主展厅后半部分的则是艺术家2009年的作品《茶房(Teahouse)》,“茶房”主体由432块压缩普洱茶组成,下方的地面则是一片用普洱茶末铺成的不规则直角三角形,与空间墙面相垂直。茶房整体造型简洁,干脆,沉静,弥漫着普洱的清香之气。整个主展厅作品的构造与排布看得出艺术家本人对极少主义的偏爱:圆,正方,垂直三角无不是直观、稳健而简约的图式。对于中国古代观念及意象的把玩及其如何在西化语境下的重构也实为艺术家之所长,大多情况下这种重构并非如处理同样题材的其他艺术家那样显得粗暴或流于俗套,艺术家本人在对于作品最终呈现形态的把握上确是技高一筹。Alexander Ochs本人对ARTINFO称,一位私人藏家已与画廊达成协议,以约36万欧元的价格买下了《茶房》,并意欲将其捐赠给柏林的亚洲艺术博物馆(Asian Art Museum,Berlin)。

内侧小方形展厅展出了艺术家为纪念汶川地震中的死难儿童而作的《仅此而已(Barely Something)》。展厅墙一侧的A4纸上用竖排繁体打出了4851位在汶川地震中死难儿童的名字;伴以哀伤的旋律,同是这些名字,再次缓缓出现在另一侧黑屏白字的video中。任何一位观者的驻足都成了对于死难者的默哀。与屏幕相对的一侧,艺术家有意展出了自己为此所付出的血的代价:慕尼黑医院关于艺术家头部颅内出血的CT片。

最后一个展厅是艺术家惯常处理的主题:尘土。一个巨大的柜子里摆放着十几个装满陶瓷粉末的大玻璃瓶,柜子前方的地面上则散落着一小堆陶瓷碎片。据说这些被摔碎的陶瓷都来自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艺术家却用极端的方式解除了安放在这些器物上的神圣光晕:摔碎它们。所谓的历史被艺术家以此种近乎暴力的方式被消解殆尽。《尘土归尘土(Dust to Dust)》,至此,展览结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戴章伦 编辑:骆阿雪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