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本雅明计划——关于大芬村复制的视觉样本 策展人Curator 王东 艺术家Artist 托马斯 阿德巴,柯比尼安 博姆,迈克尔 格鲁博 开幕Opening 2010-11-27 16:30 组织Organizers 何香凝美术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馆 由何香凝美术馆主办,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协办、翡翠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支持,王东策划的“本雅明计划——关于大芬村复制的视觉样本”将于2010年11月27日-12月19日在何香凝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将展出来自德国的艺术创作三人组——托马斯 阿德巴(Thomas Adebahr)和大厅艺术工作组(Empfangshalle)的柯比尼安 博姆(Corbinian B hm)、迈克尔 格鲁博(Michael Gruber)的观念性油画作品20余幅。
德国著名哲学家瓦尔特 本雅明于1936年出版的《机械复制时代的文艺作品》一书,为工业化时代语境下“复制”的概念,以及对艺术作品“复制/创造”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阐释。他认为构成传统艺术的主要成分是作品被生产时具有即时即地的独一无二特性,这样的艺术作品被神圣的“光环”所庇佑。而技术复制的出现却消泯了艺术作品中的“光环”,遮蔽了作品的原真性,使传统艺术在机械复制时代被瓦解。作为后现代的文化艺术,“复制”的方式已成为其显著的特征之一。在深圳的大芬村正是以复制、销售中外名画而闻名,它的产生并形成规模化生产的现象,可以说是中国制造“山寨文化”的标准样本。
德国艺术创作三人组的托马斯 阿德巴(Thomas Adebahr)和大厅艺术工作组(Empfangshalle)的柯比尼安 博姆(Corbinian B hm)、迈克尔 格鲁博(Michael Gruber)依据瓦尔特 本雅明有关复制的理论,并结合深圳大芬油画村的“山寨艺术”现象,对复制艺术又采用了一次“戏仿”的实验方式:即雇请大芬村的画工,将《机械复制时代的文艺作品》一书的德文版,以油画的技法机械而写实地复制出来,并在美术馆给予正式展示。艺术家将复制概念以复制为生的画工来“戏仿”复制理论文本的图像,构成了本雅明-艺术家-大芬村画工-美术馆为一体的关系链条,从而在图像上创作并呈现出“复制”从理论到实践转化的视觉样本,凸显了复制概念在深圳大芬村的变异现实。因此,这次展览在深圳的地域展出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因为“复制”在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所独具的内涵更多的是模仿与抄袭,“中国制造”无疑已经成为了“复制”在中国实践化的代名词。虽然备受诟病,但其价值与意义已不能用简单的“仿造”来界定,而是由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与现实处境所导致的,也是由全球化进程而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或许还是深圳地域文化参与全球化过程的廉价而有效的一种方式。
为强化展览的“复制”主题,在2010年11月27日下午开幕之时,将有深圳本地若干对双胞胎参加其中,以营造、烘托观众对“复制的多重体验的氛围。并为观众更好地理解德国艺术家针对中国大芬村的这种以“复制”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文化现象的艺术性转化,提供一个话题,希望引起深圳的文化界和观众的审视、思考和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骆阿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