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随着上海艺博会、上海艺博会国际当代艺术展(ShContemporary,简称“上海当代”)相继开幕,一年一度的上海艺术大展的黄金季节又来了。与此同时,我们也时或耳闻各大拍卖公司为秋拍预热造势的开场锣鼓,如香港苏富比就已经开始了秋拍的各地巡展。而这一切,都在提示我们,艺术市场刚刚完成了一个周期,一个新的周期随之又开始了。
“似曾相识燕归来”,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周期中,人们常常会觉得似曾相识,由此而产生错觉,似乎一切都只是在重复,都还是老样子。比如博览会要开了,画廊也忙了,既要参加博览会,又要自己办展览。许多人会在这种周期中习惯成自然,形成思维定势、条件反射,变得对变化迟钝起来。
然而,表面的重复背后隐藏着变化,却是周期最本质的特征。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变化在似曾相识中不知不觉已经悄然降临。就像唐代诗人崔护的诗所描绘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新的周期不期而遇时,人们常常会猛然发现,一切已物是人非。
艺术有周期,市场也有周期:艺术作品一旦在观众面前亮相,就开始与舆论互动,有了影响周期;进入收藏市场后,有了画廊销售、拍卖场竞标,又进入了商业周期;经过多种来自批评家、策展人与观众、买家群体的反复筛选与评价,更进入了美术史的周期;而这一切的叠加才有了完整的艺术生命周期。可见,艺术家要让作品永垂史册,就要征服与超越各种周期。其必由之路就是创新。用苏富比新任20世纪中国艺术主管陈秀云的话来说,艺术就是革命,革艺术家自己的命、革艺术传统的命。对艺术来说,重复是大敌,习惯意味着死亡。
艺术市场也是如此。在周期的律动中,博览会要变,拍卖会也要变。苏富比秋拍预展期间推出“世纪藏臻”展览,试图为其“20世纪中国艺术”的拍卖业务提供一种美术史的背景,就是一种求新图变的创举。无独有偶,佳士得在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举办当代艺术大展,也是在求新图变。两大拍卖巨头不约而同办非营利性的展览,使今年的秋拍变得与众不同,显示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进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骆阿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