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艺术是一种宗教需要修行
2010年09月03日 22:52 艺术中国 】 【打印共有评论0

马未都常对朋友说,人的一生应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物质上的,追求温饱。这就是趋利,但一定不要将趋利看成是肮脏的,当然得有道德约束。再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趋利也是一种社会动力。第二重是趋名,表现为精神上的追求,希望有所愉悦,有所寄托。第三重是灵魂,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实际上宗教就是解决这个问题。表现为趋向超凡脱俗。

离北京机场不远的大山子是一个老地名,现在成了文化标志。这里多年前还是一片老工业厂区,后来有“走投无路”的艺术家在这儿租下一些空厂房和仓库,开起画廊和工作室,紧接着,咖啡馆和餐厅也贴了上来。一眨眼,就成了名扬海内外的798艺术区。

大山子这片地儿着实不小,在张万坟金南路这一带,沿街面建起了许多红柱绿窗琉璃瓦的京派风格建筑,延绵几百米,几乎是琉璃厂的翻版。“琉璃厂”尽头,就是马未都创建的观复博物馆,外观朴实无华。

马未都是收藏界的大腕,收藏以陶瓷与家具为主,兼及书画、门窗及当代艺术等,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开始琢磨建一座私人博物馆。在这之前,他借场地办过几次家具展,观众反响挺热烈的。他想:何不办个博物馆呢?可是当时的外部环境还不行,红头文件没明确的事,有关方面不敢拍板。他在1992年打的报告被毙了,再打,再毙,直到1996年才批下来。马未都给博物馆取名叫“观复”。

马未都将《道德经》第十六章中的一段文字,以典雅的仿宋体书写在博物馆院内的一堵墙上,它提示观众,“观复”其实是想说明一个道理:“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我们在观复会客厅里的一张明代黄花梨八仙桌旁坐下喝茶,边喝边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骆阿雪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