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访谈:由《水墨手语》观中国新水墨演变
2010年09月16日 12:21 凤凰网时尚 】 【打印共有评论0

谢海接受采访

时间:2010年9月8日

地点:上海艺博会现场

编者按

谢海与陆春涛是多年的挚友,也同为水墨艺术家,不同的是谢海还有另一重艺术批评家的身份,于是他们经常将彼此的作品毫无避讳的加以点评,甚至到争论不休。两个人一起在画室里作画,也一同做杂志,用谢海的话来说,无论谁影响了谁,就算错也要一起错。多年来,他们在各自的领域耕耘着,直到2008年《墨变》的出现。上海、杭州、哈尔滨、重庆、深圳五地的全国巡展,为陆春涛的艺术打开了新的局面,也让谢海看到在中国新水墨艺术的发展之路上,一直都存在这样一个鲜活的艺术范本:他从上世纪80年代走来,有新水墨运动的烙印,也有新水墨发展时期的迷茫,他好像中国水墨演变时代的缩影一般,清晰的呈现着自身的发展脉络。2010年9月,《水墨手语——陆春涛绘画艺术评论文集》新书首发仪式暨“陆春涛水墨新作展”在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举行,我们有幸对主编谢海进行了采访。

T=毛茜

X=谢海

T:我们知道近年来,你一直都在积极推动中国水墨艺术的发展,前不久由你策划的《新世界 新水墨》的艺术大展也在沪上成功举办,是什么促使你策划这类展览?

X:2009年以来,我一直觉得大家对新水墨的探究到了一个实质性的阶段。很多人认为我们一直是走在探索中国水墨边缘的路上,包括那天研讨会上我也说过。如果从大的角度上来看我们的确还是在路上,但是如果说我们做一个结点来进行研究的话,改革开放30年,其实我们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只是因为前面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所以说《新世界 新水墨》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就是对新水墨研究成果的一次呈现。

T:《新世界 新水墨》其实是对江浙沪地区新水墨艺术家的一次较为详尽的梳理。

X:确实如此。起初在罗列参展艺术家名单的时候,每个人后面都有一个括号,括号里面包括“艺术精神创新”、“题材创新”、“展示方式创新”和“水墨像素创新”。后来我觉得可以把这个度打破掉,结果在展览呈现上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T:那么陆春涛的水墨艺术更趋向于你说的哪一种创新?

X:我觉得春涛的艺术探索最多的还是题材上。

T:那新水墨究竟“新”在哪里?

X:就是我刚才说的思考、题材等方面。中国新水墨运动到了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80年代左右,已经存在一个质变期。那时候我们刚从文革的禁锢里出来,“红光亮”、“高大全”的形式已经不适合当时的艺术进程,无论是为教育服务,还是为社会服务,它都只是艺术呈现的一个部分,所以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有人在做这个方面的研究。爆发期是在1985年,最典型的事件就是李小山的《当代中国画之我见》的文章,还有就是中国美术学院(以前的浙江美院)的一批人也开始尝试中国水墨探索的工作。那个时候,新水墨的领袖人物就是谷文达,但是可惜的是在1987年到他去了美国。如果他不走的话,那么中国的新水墨运动应该能提前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现在呈现的面貌也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他当时就一直要创新,一直要把这个艺术运动不断向前推进,他推进的模板和方式就是今天变、明天也要变,因为今天变的是昨天的,是过去的,那么你明天还要变。

T:就陆春涛个人的艺术发展脉络来看,也不可避免的要还原到那样一个历史背景之中。

X:是这样。我们看春涛,他1985年开始疯狂的画画,那时候他只有20岁,他对所谓的艺术思潮还是不理解的,所以在1988年在北京办个展的时候,包括我在《水墨手语》里选登的作品,很多学谷文达的作品我都想拿掉,但是拿不掉,因为那个时候全国所有的画家都在学谷文达,这确实是那个时期水墨艺术家无法回避的历史。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时尚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时尚",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毛茜 编辑:骆阿雪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