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加特港的圣母》之一
通过对画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风格特征: 1、对古典法则的严格遵循:透视,比例,空间感;对古希腊审美规范的认同:和平,静穆。2、对宗教审美神性的推崇。3 、达利自己具有时代意义的创造:悬浮,破碎。
上述特征与达利的前期的风格大为不同。达利被熟知的是荒诞和梦幻,是融化的软表和身体里到处是抽屉的维纳斯。是什么促使他发生如此大的转变呢?是文艺复兴古典规范、核物理与天主教的综合影响。
达利对事物的变形和幻想都有精致描绘的耐心,对线条在造型上达到的极限非常重视。达利在1939年曾宣布自己的画要返回古典主义。这意味着他的画有继承大师们传统的绘画方式,以扎实的技巧呈现类似的古典风格。[2]
当时达利绘画事业得到广泛认同,他的创造力再次勃发给世界带来新的震惊,这次启发他的不再是心理学,而是核子物理学。在40和50年代,达利迷上了分子生物学和原子物理学,一方面科学发明的涌现,另一方面广岛的原子弹爆发的震惊,他开始了表现“核”和“原子”的的阶段。“作为当代物理学重要成果的这门学科,对传统观念的突破在于新的时空概念,它认为我们的世界正处于不定的状态中,到处都浮游着分裂的原子核。”[3]在他的《利加特港的圣母》中不仅体现在各种物体的悬浮上,还体现为小基督一手拿十字架,而另一手托起原子核。同类的还有著名的“原子利达”的画以及那张泼水掷猫的照片。
达利的父亲是无神论者,母亲是天主教徒,达利早年虽行为乖张,终究还是脱离不了幼年时所受母亲宗教的影响。尤其是经过二战的洗礼,他是心日趋平静,达利在20世纪40年代脱离超现实主义运动之后,他曾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各种宗教流派。1949年也就是他画《利加特港的圣母》的这年他接受了罗马教皇皮乌斯十二世召见,投入了天主教的怀抱。[4]此后他又创造了一大批宗教题材作品。与宗教相关的荒诞图象和内容,一直启发着达利的创作。如《神曲》中的厉鬼也象柔软的钟表一样具有流动性。核子物理学的内容和宗教的东西,始终在他的头脑中萦绕着,据说他曾梦见一个原子变成宇宙的中心——基督。他这样写道“1950年,我做了个‘宇宙梦’,我在梦中看到了这个色彩形象。在我的梦中,它代表原子核。这个原子核不久成了超自然的感觉,我认为这个宇宙的特殊个体就是耶酥。” [5]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郑小红 编辑:骆阿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