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妈妈8行为夺走BB幸福

2011年12月16日 09:56
来源:心理育儿

专家访谈Q&A:

Q:您认为今天的孩子幸福吗?为什么?

A:孩子在某方面是很幸福的,想要什么东西马上就能得到满足。但长远来看,却不尽然。首先,孩子缺乏了延迟满足的经验;其次,孩子以要面对的环境不会这么善意。

Q:为什么很多孩子觉得不幸福?最大原因是什么?

A:我想是因为现在的妈妈偏向关注孩子的身体,但孩子有除身体外的更重要的需求,比如心理需求。如果只关注一面,就很难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幸福。

Q:在孩子成长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幸福是什么?

A:孩子很难答出幸福是什么,但很多方面都与孩子的幸福感受密切相关,比如,健康、自信,以及跟小伙伴有了冲突后的心理的调节能力。

三、让孩子获得幸福的条件

王书荃老师是幼教专家,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她说,孩子获得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让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二是让孩子有充分的自信。而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都和妈妈有重要的联系。

幸福的获得源于安全感

案例:闷闷不乐的柔柔

4岁的柔柔,发育状况很好,家境优越,父母也很疼她,但她却整日闷闷不乐。而且她一上幼儿园就生病,还表现得孤独、不合群,其他小朋友在做游戏,柔柔却心不在焉地在一边翻画报。

专家分析:安全感缺失令孩子难以获得幸福

王老师了解到,柔柔妈妈在孩子出生后,因为一些原因情绪很低落,导致对孩子关怀照料不足,让孩子的安全感未得到满足。威廉·布卢姆在《安全的感觉》一书中讲到:“安全感是个人健康发展的自然基础,没有安全感,你必会有意无意的神经紧张,而你正在进行的行为会受到‘劫持’。缺乏安全感,人和谐成长就没有能量,由于陷入了无休止的紧张,由于你得保持进攻或防卫姿态,你渐渐已将精力耗光。”这样自然难以获得幸福。

儿时对于安全感的体验,也会影响孩子成年后的各种人际关系包括婚恋关系。安全感充足的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强,与人交往时总能表现出开朗自信的一面,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做成想做的事,获得内心的幸福。反之,妈妈没有给予孩子适当的关爱,从未通过视线、动作和深情的话语等方式来向孩子传达爱,这样会造成孩子的安全感缺失,难以使孩子感觉与获得幸福。

专家建议:妈妈发自内心的爱让孩子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第一,妈妈要发自内心地爱孩子,无论孩子长什么样,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要从心里爱孩子。但是每个人对给孩子的爱的理解不一样,比如有的人认为给孩子爱就是给孩子买好看的衣服、好玩的玩具。这也是爱孩子,但这不是真正地爱孩子,这是把孩子作为一种炫耀的东西,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第二,妈妈要用温柔的眼睛看着孩子、要用真诚的内心去拥抱孩子,给孩子一种安全感。孩子随时在寻求一种安全感,妈妈应在孩子苦恼的时候也这样温柔地看着孩子,让他心里有一种安定的感觉。

幸福的获得源于自信

案例:感觉幸福的小涛

在家里,爸爸看到小涛在研究一个新的玩具,紧皱着眉头,似乎遇到了什么困难,于是走过去问:“小涛,有什么问题需要爸爸帮忙吗?”谁知小家伙儿抬起头一脸自信地说:“不用,我一个人能行。”

有一次,妈妈和小涛经过肯德基门口,那里在举行小朋友跳操的活动,当主持人问道:“哪个小朋友想上来试一试?”小涛不用妈妈提醒,第一个举起了手,跳上了台,自信地完成每一个动作。

每天睡觉前当妈妈问小涛一天过得怎么样时,小涛总会一脸灿烂地回答:“妈妈,我今天过得很幸福。”

专家分析:自信与幸福感的获得是一个良性循环

小涛是个自信的孩子。一般自信约在孩子4岁时就会出现,自信的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做事的动机、态度和行为,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效能感”。幼儿的自我效能感是指自己能达到自己所确定的目标,从而获得自豪感。其中的核心显而易见是儿童的自信心。幼儿不断地学习、模仿成人的行为和语言,最后解决问题,实现自我的能力而获得了成功和幸福感。自信和幸福感获得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