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性吸引真的存在吗?
三、心理学界的争议,
正方观点:心理研究表明,“遗传性性吸引”确实存在
1995年的《英国医学心理学期刊》报告指出:“人们之间的关系和他们对彼此的认知有关,这就像亲情一样,你会发现彼此都在接受着伦理的考验。这种关系是互动的,无法言表的。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超过50%的在别处寄养的孩子在和家人团聚时有想和家人做爱的强烈性冲动。”
反方观点:韦斯特马克效应表明,所谓的性吸引,简直就是谬论!
韦斯特马克效应(Westermarck effect)指出两个早年共同长大的儿童在成年后不会对彼此产生性吸引力。这个现象由芬兰人类学家爱德华?韦斯特马克(Edvard Westermarck)在他的著作《The History of Human Marriage》(人类婚姻史)中提出。韦斯特马克效应在许多地区和文化背景中都能观察到,包括以色列吉布茨集体社区文化和中国的童养媳习俗,以及其他有血缘关系的家庭。这个现象被认为是人类进化中为避免近亲性交发展而来的。
证据:
研究发现在中国的童养媳制度中,年龄较小的女孩会被带到家里和未婚夫一起抚养长大。韦斯特马克的研究发现,童养媳长大后通常很抗拒此类婚姻,就算勉强结婚,他们的婚姻也鲜见美满,而且女方生育率下降,可能是因为双方发现彼此没有性吸引力的缘故。
心理学家观点:
弗洛伊德提出,同一个家族的成员对彼此有与生俱来的性欲望,因此社会中必须有乱伦的禁忌。
韦斯特马克认为:人类在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主动回避近亲性交,乱伦禁忌因此产生。
不论乱伦是否是人的天性,至少,我们应该知道,有些事情在现实中终究是被禁止的,因为——没有秩序,就没有安全,也就没有自由!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