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微博“问诊”大学生心理

2011年09月13日 09:5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程振凯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又是一年求职季。“不求薪水万千,只求伯乐牵走”等类似的微简历,在大学生中悄然流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期望通过微博平台得到帮助。

不超过140字,随时随地“晒生活”,动辄引发数万人“围观”,随着微博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表达、微传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作为新兴媒体的主要用户群,大学生利用微博平台探讨时事、发表观点、广结良友,微博逐渐演变成大学生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微博的流行,为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挑战。如何利用微博对大学生心理的积极影响,在其学业、交友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作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微博使用者中大学生超七成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微博用户规模保持迅猛增长的态势。截至6月底,微博用户数量达到1.95亿,半年内增长超过两倍,增长率为208.9%。网民使用率从13.8%迅速提升至40.2%,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互联网应用。

调查同样显示,微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越来越大,已渐渐成为其交流与获取信息资源的主流渠道。CNNIC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我国微博群体占网民总数的57.2%,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为72.3%。

“微博以它独特的签名档、亦步亦趋的拍砖回帖和忽隐忽现的聊天,成为多对多的新互动平台,这正符合当代大学生追求新颖、时尚,喜欢快节奏的个性特征。”一项对上海地区4所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微博现状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已经把微博作为获取资讯、记录生活、抒发情绪、信息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

大学生使用微博进行交流,既有普通用户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性。他们自由选择、关注喜欢的媒体、名人、草根群体,交流的重点集中于社会热点、名流艺人、个人问题、专业知识等,并在微博上零时间获取头条新闻。通过关注热点新闻、跟帖,综合他人的意见,对微博上的海量信息进行判断、甄别,然后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

避免浑浊信息的“微传播”

“现在换手机号码比换衣服还勤,但微博却是不变的。”这样的观点已得到众多大学生认同。

心理学家指出,“人际关系”是人们重要的幸福感来源。而现代高校中的大学生,由于受到各种新兴媒体、学习、生活等带来的快节奏和压力影响,与人直接的接触交往趋少。很多大学生因内向等心理原因很难与同学、老师、家长沟通交流。通过微博,他们能将自己无法表达的情感、生活等问题倾诉出来, 并得到“粉丝”的开导、交流和理解。同时,在微博上,大学生也可以围绕共同的兴趣爱好以及时事热点等开展热烈讨论。这种开放式的讨论,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间形成平等的讨论氛围,不用受到身份、地位等的束缚,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自我满足。

不过,在微博上思想碰撞、青春激荡的同时,也要避免浑浊信息的“微传播”。在微博中,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现实生活中正确指导者和把关者的缺失,不免会造成不良信息的污染和泛滥,甚至一些不健康和低俗的图片和视频等也充斥其中,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很大冲击。

大学生处于求新求异愿望强烈、甄别信息真伪能力较弱的阶段,并热衷于在微博上发表各种观点、看法,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而不知不觉中成为滋生和传播群体性事件的主体。极少数大学生出于自我表现的心理,故意发表传播一些不健康、低俗、有违道德的信息内容,不仅给他人带来垃圾信息,也会给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脖领”带动“微博社团”

如何趋利避害,利用微博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引导,成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面临的一道重要课题。

据了解,目前在商业网站开通官方微博的高校已经达到100所左右。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微博班级”,推选有代表意义的学生作为“脖领”,正在成为一些高校的积极尝试。

“脖领”因为其卓越的能力素质和较强的影响力,观点容易得到多数学生的认同,可以借助其力量带领“微博班级”开展一些主题轻松活泼、时尚新颖、健康向上的讨论,针对某些心理有障碍的成员,积极给予帮助。成员也应利用好微博的虚拟沟通,坦然面对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接受“微博班级”的帮助,积极解决心理缺陷,使“微博班级”的作用得以巧妙发挥。

目前,高校中的各类学生社团大多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组建起来的,在大学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影响力较大。因此,还可以建设拥有同一爱好的“微博社团”。成员在微博中的话题沟通相对容易,能够引起良好的互动。每个微博成员可通过微博社团努力使自身拥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并能面临压力挫折时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作者为河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闫昭遐] 标签:大学生心理健康 问诊 心理缺陷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