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医生否认心理咨询为花钱聊天 称郁闷15天需就医

2011年10月10日 10:20
来源:海力网-半岛晨报 作者:来庆新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记者探访大学生心理教育咨询中心

“羡慕嫉妒恨”时间长了都是病

郁闷15天以上就得咨询心理医生

10月10日是第2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近20年来,精神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而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中,3名大学生自杀死亡,大学生心理健康成了焦点。是什么原因促使大学生采取这种极端方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探访大连高校的大学生心理教育咨询中心,了解他们的工作和大学生常遇到的心理问题。

调查:多数高校设有心理咨询教育中心

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到来之前,记者走访了大连的几所高校。目前多数高校都设有相关咨询、教育的部门,东软信息学院设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专职辅导老师,还设有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密切结合起来,辽宁师范大学也设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该校知名心理教育专家孙远刚教授担任主任。

昨日,记者来到大连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胡月主任告诉记者,该中心正式成立于1988年5月,是东北区域的高校中成立比较早的,现有专职有3名,兼职有25名,设置专业设备的催眠放松室、情绪宣泄屋、沙盘治疗室、群体培训室。她介绍,从师资力量到硬件设施这在全国都属前列,但是与南方一些高校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胡月说,教育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今年9月16日教育部专门下发相关文件,心理健康教育被正式纳入大学教育的必修课程之列。此前,部分学校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必修课,也有的学校则是开设选修课,或者通过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辅导。

体验:“弗洛伊德”躺椅和“宣泄人”都很奏效

采访中,大学生们对待这样的课程却抱有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学生刻意回避,而有的学生主动去听心理课。在大连外国语学院,大四学生小于告诉记者,她就愿意主动去听课,“一位同学向我推荐后,每节课必去听社会心理学的选修课,老师讲的心理课很实用,让我学到很多知识,以前有很多事情郁结在心里想不通,现在很多事情都看开了。"

在大连理工大学,记者也体验了一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老师的工作,他们担负着新生筛查与心理档案建设、个体咨询、危机干预、教学科研、社团管理等工作。在位于3楼的咨询室里,一位大四学生前来咨询假期综合症的问题,胡老师让她躺在“弗洛伊德”躺椅上,老师帮她调整气息、放松身体各关节……结束后,胡老师说这个椅子能帮助有焦虑、缺乏安全感等症状的学生来放松和减压。

在另一间咨询室里,有一个橡皮的“宣泄人”,还有两幅拳击手套,这是用来让学生发泄用的,她说日本一家公司就曾在公司放了一个“宣泄人”,让员工把它当成公司领导来击打发泄,这是一种宣泄的好方式,很受大学生欢迎。

分类:郁闷15天以上就该去看医生了

结合相关研究,胡主任说80%的大学生都是潜能忧虑,这是很正常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帮助这些学生激发潜能,还有20%的学生被心理问题所困扰,这些学生需要专业心理辅导人员的疏导和帮助,以让他们更健康。她将大学生常遇到的问题分为5类。

第一种是发展性困扰,今年新生开学后,她和团队成员对该校2011级新生进行了心理测评和筛查,对400名轻度以上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了约谈,其中存在发展性困扰的学生有很多,学生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等,有一位来自农村的学生不会用ATM机,他对城市生活很不适应,经老师的帮助他打开了心结。

第二种是一般心理问题,很多人常常把“郁闷”挂在嘴上,还有大家常说的“羡慕嫉妒恨”,如果这些情绪加重,并影响到了学习和生活,严重者会导致心理问题躯体化,比如失眠等等,这都是一般性心理问题的表现。如果这种情绪持续的时间长了,就是身体出现“小恙”,如果持续15天以上,就该向专业人士求助了,持续时间越长越危险。

第三种是心理障碍,不良情绪持续时间三个月以上,焦虑加重,会严重影响学习、生活、睡眠等,少数人甚至还会出现性心理障碍,不敢正眼看女生,见到女生就脸红、额头冒汗等。

第四种是精神障碍,不良情绪持续时间一年以上,会严重影响社会交往功能,表现在没有自制力、易产生幻觉、严重被害妄想、病态精神性兴奋等等,这一类人必须接受专业治疗。

胡主任说,除了以上四种类型,还有一种类别就人格障碍,表现在过度偏执、敏感、敌意、无安全感等,可能会出现强迫型、表演型等等人格,这一类人也许需要进行咨询。

误区:心理咨询不是“唠10块钱的”那么简单

关于“大学生是高自杀人群”——针对“大学生是高自杀人群”等论调,胡老师指出,这种认识是一个误区,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的人数是不断增长,但是这只是绝对数字的上升,相对数字其实是下降的,与其他群体相比,大学生的自杀率还是低的。但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才备受各界关注,社会应该给大学生创造更宽松的舆论氛围。

关于“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病”——一些学生排斥心理咨询和辅导,他们认为看心理医生就被贴上“我是精神病”的标签,其实心理问题其实就是心理的“小感冒”,感冒要治,心理问题更要调节,否则拖得时间长了真就成了病。

关于“心理咨询就是陪人唠嗑”——一些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找人唠唠嗑,甚至有人拿“再聊10块钱”这句话来调侃,其实咨询师每一个提问的设计、每一个教具的使用都是有科学根据的,比如说我们有个心理测评项目,内容包括人格、情绪、健康程度等多个指标。

建议:对待心理问题要适当控制、合理宣泄

大连理工大学从事多年学生管理工作的杨春平副教授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关注,他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及大学生表现提出了具体建议。他认为大学生应达到5个目标:思想成熟、政治上进、学业进步、人格完善、身心健康,而诱发原因从高到底依次是:人际交往问题、情感问题、学习问题、身体或精神疾病问题、父母矛盾问题以及经济问题,春秋两季则是大学生心理问题凸显的高峰期,可能与开学后的紧张与放假期间所遇到的挫折有关联。

针对这一现象,杨老师将心理调试办法总结为八个字:适当控制、合理宣泄。“情感上不管多愤怒,行动也要控制,这样才能将一切危险杜绝于未然,达到自身与社会的和谐。”此外,根据一些最新研究发现,运动、晒太阳、健身都是缓解情绪不错的途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闫昭遐] 标签:心理咨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医生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