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低谷,苦苦寻路
解放后的花丝镶嵌也有过短暂的辉煌,1958年,北京花丝镶嵌厂成立,曾有1000多员工,直到80年代,这个厂的生意还是不错的。当时我国的手工艺品在国外的销路很好。上世纪80年代末,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出口订单数量锐减,厂里的经营状况就不如从前了,一直到2002年破产。破产后,所有的人都需要重新找出路,不少技工都改行蹬三轮、当环卫工人、开出租车,能够继续从事花丝镶嵌行业的,仅50人左右。
其实和许多中国传统工艺一样,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花丝镶嵌这门古老的皇家工艺也面临着相当大的冲击,整个行业陷入难以适应,后继无人的窘迫处境。直到进入新世纪,随着民族产业的逐渐复兴,花丝镶嵌才终于逐渐挖掘出另一片天地。
铿锵之行,眼望复兴
白静宜大师
白静宜在北京花丝镶嵌厂担任设计师期间,设计的作品“凤鸣钟”,在1983年在东南亚地区钻石首饰设计比赛中获最佳设计奖,是迄今为止我国花丝镶嵌作品在国际上荣获的最高权威奖项。
白静宜大师从事珠宝首饰及案头艺术品设计已五十余年,为当今我国工艺设计界硕果仅存的老一辈设计大师,多年来在“花丝镶嵌”工艺技术的传承和创作设计上成绩显著。2008年,既国务院将“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正式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之后,白大师被评定为这一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谈到自己所继承的花丝镶嵌这门绝学,白大师更是感慨万千,在浩瀚的中国文化长河中,花丝镶嵌闪耀的魅力是独特的,它经历了千年洗礼,每一个作品几乎可以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而这些华丽的作品,同时也象征着这门古老工艺所走过的铿锵之路。
通州花丝基地设计人员与昭仪创始人合影
另人欣慰的是,国内的著名珠宝奢侈品牌-昭仪新天地与白静宜大师合作创建了花丝镶嵌传承基地,致力于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让这一具有悠久历史和中国特色的宫廷工艺经典,重获生命力,相信这必将促进传统工艺顺应市场趋势,与现代商业模式相结合、与国际流行元素相融汇,使这项古老的工艺走向复兴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杜泊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