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老”人
做企业这么多年,发现人是最重要的。一路走来,一直追随我超过10年的有三个人,超过8年的也有两人。桔子酒店的技术部经理就跟了我10多年,他在商之行是做预订员出身,和我一起走到现在。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马晓冬。从创立商之行开始,马晓冬一直是我的副总。我们在化工部的一次歌咏大赛上认识,他是“有什么事一句话就够”的那类人,我们臭味相投,很默契,一句话说一半,就知道对方要说什么。能力上也绝对互补。和企业谈判,他一定比我强;跟投资人沟通,我比他强。我有一些理想主义,他则是一个务实的人。我先认识的人,到最后他都比我熟,有什么事都是他打电话去沟通。这种能力没办法,是一种天生的气质。我的嘴比较硬、比较直,有的时候不顾及任何人的情面。这可能和我小时候生活在封闭的农村有关,性格不是很开放,小时候甚至有点自卑,对很多事情比较敏感,性格比较内向,因此和人打交道不是我的长项。给政府机关打电话,怎么和人开口,话该怎么说,到现在我也不擅长。有的事情需要拉下面子,我也拉不下来。马晓冬就能做得比较巧妙、圆滑,既能把事办了,又不让人伤面子。最重要的是,他和我一样,也是那种不争短利的人,他也知道我一定会给他交待。十多年了,我们从没红过脸,想来也是奇迹了。
除了莫逆之交,创业者一定要知道:别人跟着你干,是觉得有希望。不要期望他们多讲义气,但你必须讲义气,这就是当老大的代价。当年卖掉商之行,我把近二分之一的钱给了前妻,四分之一给自己,另外四分之一给了其他高管,他们其实是没有股份的。虽是小钱,但我觉得是自己应该做的。情谊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的很多下属在外面的事业也很不错,我不会轻易“动他们”,让他们回来追随我。我知道,一旦“动他”,就要对他负责。
信任有界限,公平是基础
30岁以前,我常有郁闷的时候。自己信任的人、同学亲友,一起做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手下的人,你对他很好,提拔他,他甚至不打招呼就离开了你。当时不理解,反省是不是自己做人有问题。30岁以后卖了公司,就很少出现这种状态了,因为想明白了。这就是生活工作的一部分,这世界什么人都有,不能让人家都按你的标准和期望来行事,他的行为,从他的角度逻辑来看或许是对的。每个人的良心和道德标准是不一样的,世界上很多事情,从人性角度去分析,都是能通的。
然而说到团队,除了能力,不得不说信任是第一位的。创业初期是“打群架”,碰到事情要拿起棍棒砖头一拥而上,千万别对方一亮家伙,回头一看就剩自己了。能找自己了解的人一起做当然是好事,别找一个只能壮胆、打架就跑的,多少也要能“打”几下。
以我的经验,信任一定要分开来看。包括对马晓冬,我也会告诉他,我对你的信任是百分之百的,但我对你的能力不一定百分之百信任。在某些方面,我会不信任你的能力。信任一个人,一定要把能力和人划清界限,然而这却是很多创业者割舍不下的一种情结。
更现实的问题是,人一旦一起做事,很多东西就会表现出来。比如,每个人的经济基础不一样,价值取向就会不一样,是看长远还是短线,也会不一致。创业过程中,很多人有不道德的行为。中国很多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是比较差的,例如盗取资料。再例如,毫无责任心,说不做就不做了。我有个项目经理,说老爸有事要回家,电话从此打不通,几千万的项目就扔在那不管。我只能相信,从道德角度,这些人在社会上吃不开,社会会批判他们。
创业真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为了聚人心,很多公司领导和员工混得跟兄弟一样,我觉得是巨大的隐患。真有事时,你总不忍心“杀”自己兄弟吧?偶尔吃顿饭是关心员工,然而天天吃饭的话,只要有一顿饭忘了,你以前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里都变成了虚情假意。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就是老板和员工。很多时候,老板把心掏给员工看,员工也是不相信的,可能某件事相信了,过段时间,有件事没有做到位,他们仍旧会不满。
在我看来,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要公平。如果你做人比较公平,你选的人就会比较公平,而他们去选的人也会公平。我对公平有一种特殊的情愫。我觉得,从企业文化角度来说,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特点,但都逃离不了一个基础就是公平,有了这个基础,其他的才有可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跟帖 已有 0 条跟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