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坡五人谈
2010年03月25日 11:10 魔山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智利虽然被人们归纳为新世界葡萄酒产国,但其实西班牙移民早在16世纪已经开始酿酒,本期Wine Press特别邀请到了解智利麦坡的5位人物,分享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Jean-Pascal Lacaze

Domus Aurea酒庄酿酒师

产区的过去与未来

在过去20多年中,麦坡作为葡萄酒产区的身份逐渐被人们熟知,它也成为世界葡萄酒从业者的下一个圣地,前往智利酿酒的法国投资者在麦坡建立了一系列全球知名的精品酒庄,Viña Aquitania就是其中之一。这家小型酒庄被业内称为“酿酒师的梦幻组合”,四个合伙人是玛歌古堡(Château Margaux)的酿酒师Paul Pontallier、爱诗图古堡(Château Cos d’Estournel)前任庄主Bruno Prats、首席法兰西香槟(Bollinger Champagne)庄主Ghislain de Montgolfier以及智利著名酿酒师Felipe de Solminihac。虽然更多的小酒庄不堪竞争压力生存困难,但正如这位法国庄主Bruno Prats所称,他们“均推动了智利葡萄酒朝着‘量少质精’的方向发展”。随着名气的逐渐增长,麦坡的酿酒技术也一步步走向现代化。首先是产地越分越细,Jean-Pascal Lacaze回忆起当年的时光,不禁感叹道:“曾几何时,人们只是发现有些好酒来自麦坡里的一个产区,这个小区域位于圣地亚哥与Pirque之间 后来经过对土壤严格细致的研究,人们把这个子产区命名为‘上麦坡’。我想这就是分级制度和产区体系的开端吧。” Stefano Gandolini Abrosoli也认为,麦坡的葡萄栽培比过去更具精密性。“一些过去无法想象的的事情现在都做到了。灌溉技术更先进了,现在上麦坡90%的葡萄园均采用滴灌方式。”

被问到“你觉得哪个产区会是下一个麦坡”时,酿酒师们明显喜好不同。Stefano Gandolini Abrosoli干脆地认为智利没有别的产区能与麦坡相比;Xavier de Eizaguirre喜欢卡萨布兰卡谷(Casablanca valley)的白酒和科查瓜(Colchagua)的红酒;Jean-Pascal Lacaze爱好Puerto Varas的霞多丽(Chardonnay)和黑皮诺(Pinot Noir)、Elqui Valley的希哈;但他们都认为赤霞珠还数麦坡的最好。Francisco Baettig偏爱阿空加瓜(Aconcagua),认为那里也是赤霞珠和西拉理想的种植地,并且在麦坡表现不佳的佳美娜也十分出色;而且那里凉爽的气候也适于长相思(Sauvignon Blanc)和霞多丽的生长,这也是为什么Errazuriz最近一直在那里拓展葡萄园的原因。Bruno Prats则担心起麦坡本身,觉得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麦坡产区将不复存在,“成为圣地亚哥的一部分”。

毋庸置疑,酿酒师对麦坡的独特性深信不疑,来看看他们对麦坡的描述吧:赤霞珠,赤霞珠,还是赤霞珠!无论如何,这个“智利赤霞珠的发源地”仍将无愧于“葡萄酒梦幻之地”的美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