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洪:镜头背后的寻梦人
2010年10月19日 10:08 南方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廖志洪的作品《万马奔腾》。

  廖志洪的作品《鱼跃龙门》。

■开栏语

达人,这个褒义的指谓已是时下流行的新汉语词汇。究其辞源,这个词根近出自英文“talent”,专指“有才华的人”。

在这个信息和咨询的年代,我们从各种信息媒介亲眼目睹过很多有才华的“达人”,他们或者长期生活在平凡的环境之中,却从未为环境而妥协自己的梦想,埋没自己的才华。这种平凡的守望和卓绝的坚持让人动容,就像坚持自己歌剧理想的手机销售员保罗、用脚弹钢琴的无手钢琴师家刘炜……

他们不仅在电视上,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市井之中多俊杰,在宝安庞大的人口基础与人才储备中,生活着很多才华横溢的平凡人,他们有着邻家的和善与师友的亲切,他们的才华却往往在平凡的工作中成为夜行的锦衣。

走近这些达人,带着我们对才华的尊重,对理想的致敬。

辗转万里,从风光绮丽的内蒙古坝上回到宝安新村的家中,国庆长假的远行在廖志洪的身上留下的不是疲倦,而是兴奋和喜悦。他的旅途收获了数千张新的摄影创作,这足够他一段时间的慢慢欣赏与细细把玩了。

“在当地老乡家住整了一个长假,这次最大的收获是在坝上遇到了下雪、下雨、云雾等多种天气,坝上的马匹也特别精神,拍得特别爽。”廖志洪刚刚结束的是自己的第三次坝上摄影之旅,这位年届不惑的汉子任职于宝安大浪街道宣传文化科,他几乎把自己所有的工余时间都留给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摄影。

在圈子里面,有人说廖志洪是“摄影痴”、有人把相机形容成他的“第三只手”。而廖志洪的大学同班好友、著名的当代艺术家郑国谷则对他有更大的寄予———“要做就做到对摄影史有贡献的人”。

一张照片卖出10万元

经常来到宝安书城的市民时常会被书城一楼楼梯开间的一幅巨幅摄影作品吸引驻足。在放大的照片上,天幕混沌,沙尘飞扬,一群骏马层层排开,奔啸而来,雄浑奔放的意境教人流连。

鲜为人知的是,这幅《万马奔腾》的作品正好源于廖志洪的第二次坝上摄影之旅。通过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宝安书城的经营者接触到了这幅摄影作品,爱不释手,最终以1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向廖志洪购下该作品。

10万元在美术界可能并不算很高的价格,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上,比这个价格高的油画或国画作品比比皆是,但这个价格在摄影界已是绝对的天价。此前,一名在业界鼎鼎有名的摄影家拿出了一些创作生涯中珍藏的“私房照”用以拍卖,最终却流拍于4万元的价位上。

“自己的摄影作品能够卖出这个价钱,我内心很欣慰,也很出乎意料,毕竟国内摄影作品收藏市场才刚刚起步。这对我自己摄影事业和所坚持的艺术价值观都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廖志洪说,“其实,相对于参赛、评奖等模式,我更看重自己作品的社会认可度,当然,这种认可也包括物质上的认可乃至回馈,你知道的,摄影是一个科技含量最高的创作手段,也是一个烧钱的创作手段。我需要这种认可与回馈来升级自己的摄影器材,以进一步增色自己的摄影作品”。

熟悉廖志洪的朋友在与他接触的过程中往往都折服于他对摄影事业和艺术理想的坚持,而他的这种近乎固执的坚持或许来自于其扎实的美术功底。

“我接受了8年时间的专业美术训练,可以说,我对于美的追求已经溶入了我的骨子里面。”上世纪90年代毕业于广东美术学院的廖志洪在长期的美术训练中熏陶出了自己的艺术价值观与审美标准,“因此,我对于一幅作品的完美性有着一种执着的要求,这也是很多美术人的共性吧”。

“我的美术功底可以说是挺扎实的,但是我仍然觉得自己在画画上的基本功还是没能够完整诠释自己心目中的那种完美。这是对在画画技术层面,对于内心审美标准的一种力不从心。这也许是美术人对自己的一种苛刻吧,我至今还记得,我的大学老师、中国著名的油画家郭润文先生仅画一个人鼻子上的一颗汗珠,就反复画了一个星期。”廖志洪向记者讲述起自己与摄影的结缘,“读大学时我接触了摄影,这种灵感与科技相结合的创作方式很快让我痴迷,这种创作比木刻、油画等方式更能让我接近自己向往的完美作品”。

“我认为所有的艺术创作方式都是殊途同归的,不管是木刻、油画抑或摄影,都是为了追求美轮美奂的艺术。相机这支‘画笔’更适合我,我喜欢摄影表达方式的鲜明、直观与丰富”。

一个转身,让廖志洪和相机相携至今。

“站在相机背后时,我什么顾虑都会消失”

“常有人说,摄影这行受器材的影响与左右挺大,是一门去取巧的艺术创作方式。这是非常门外的说法,摄影是毫不含糊的,同样需要磨砺、需要坚持。”廖志洪说。

在宝安文艺圈子里,流传着廖志洪这样一个“典故”。在一次集体到一个古建筑采风的过程中,大家走走看看,进进出出,慢慢发现廖志洪没有跟上脚步,原来,他对着一间旧房子里面的蜘蛛网,不断变换角度,整整拍了一个上午。“不要以为按下快门只是一秒钟的时间,其实用心创作的人,只要站到了相机背后,他一定会进入一种长时间的忘我状态。”廖志洪说。

“到坝上牧区拍马,我至今已经去了三次。每次都是利用长假出发,先飞到北京,再在机场包一辆出租车直奔坝上,找一个当地牧民家给一点钱,在那里落脚,然后从早上拍到晚上。”廖志洪笑着回忆说,“我拍的这张《万马奔腾》的照片,是有一天大清早出门,远远看到一群马朝我奔来,我赶紧举起相机对焦拍摄。马就朝我直奔而来,当时我只顾拍摄了,一步也没有挪。最后马群在离我只有两米之遥的时候才闪出一条空子,穿过了一动也不动的我,一时间尘土飞扬,前后左右只有疾驰的马影。后来想起来才知道后怕,这些马如果稍有失蹄或者突发野性的话,我就被踩成一张照片了。不过,站在相机背后时,我什么顾虑都会消失,只记得拍照”。

“为了拍兀鹫,我还去了几次西藏,兀鹫是藏民心目中的神鹰,它们平时很少出现,除非是天葬等特殊的场合。有一次我终于等到了机会,在征得藏民同意的基础上,我从山脚追着兀鹫追到山顶,越往山上跑高原反应就越剧烈,背着沉甸甸的摄像镜头,我几次不得不稍停喘气。但在离着非常近的距离拍到了兀鹫们四散飞开场面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手头还有一张《鱼跃龙门》的照片,得过《中国国家地理》的高度评价,我告诉他们说,为了拍到跳出水面的鱼,我整整等了三年。”廖志洪兴奋地说,“宝安一家水库里面有很多野生的鲮鱼,我有一次在水库边偶然看到了很多鲮鱼纷纷跃出水面,我于是做好了抓拍它们下一次频频跃出水面的镜头,鲮鱼只有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很偶然的状况下才会频频跃出水面,这一等就是三年。多次过来溜达观望之后,三年后的一天,我终于又见到了鲮鱼一条接一条跃出水面的场景。我赶紧跑到了布满青苔的水闸边,一手抓着水闸固定,身子横着躺进水面,一手把相机朝上伸往鱼群,抓拍它们欢快的跳跃。现在想想还真是危险,一不小心就会被水中的暗流冲走,不过当时我不怕,只要我的相机不害怕,相机后面的我也不害怕”。

“我把相机作为艺术创作的工具,在镜头面前,就算灾难和人世间的垃圾也经得起端详,也能唤醒悲悯对生命的爱惜和眷恋之情。”在廖志洪的个人网络空间上,他写下这样一句话。

南方日报记者方晓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