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拍来临,买家须当心
2010年11月04日 11:08 中国文化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吴冠中《池塘》伪作案曾轰动一时

牟建平

2010年的国内书画秋季大拍即将拉开帷幕,由于春拍行情的火爆,大家普遍对秋拍抱有较高的预期。面对既充满机会诱惑又暗藏陷阱欺诈的市场,如何规避风险、远离忽悠,对每一个买家来说都相当重要。

小心“图录封面”欺人

近年来,不少拍卖公司在大拍图录封面上大做文章,利用买家盲目迷信“封面无假”的心理,推销高价书画赝品,且大多屡试不爽。有些假画在封面的包装下甚至拍出了数百万元乃至千万元的高价,引得许多公司纷纷效仿,于是导致大批封面赝品纷纷出笼。

按常理,图录封面应该是非常开门的名家精品,但在巨大的金钱诱惑下,为获取超额利润,一些公司索性把其视为“钓鱼上钩”的手段,迷惑那些对书画收藏尚一知半解、了解不深的新手,狠宰一刀。就笔者近年看到的国内大拍图录封面来看,赝品数量上涨迅猛,无论是“古代书画”还是“近现代书画”的图录封面,赝品都已不在少数。

想当初,招来官司的伪作吴冠中《池塘》拍品就是一件图录封面拍品,最后以买家败诉收场。可见图录封面并不能作为有力的真品证明,相反倒还很容易沦为一种麻痹买家的欺骗手法。所以,买家对拍卖图录封面应保持高度警惕,一些别有用心的委托人甚至不惜花费重金求得一个漂亮的“封面”,来达到顺利出货的目的,买家不可不防。

勿盲目迷信专家鼓吹

近两年国内艺术品投资日盛,许多成功人士也纷纷看好这个市场。但由于他们对艺术品多缺乏认知,真伪难辨,于是,只得求助专家,凡专家看好的东西就放心大胆地买,往往被忽悠真金白银打了水漂。

随着艺术品市场化,专家成为紧缺资源,于是各路专家纷纷“下海”。每到春秋大拍繁忙季节,在拍卖公司里都可以看到专家忙碌的身影,许多拍卖公司不仅让请来的专家掌眼看货,对重量级拍品还专门特邀撰文,为拍品能卖个好价钱大造声势。一些专家为了一己私利,不顾职业道德,为拍卖公司忽悠。盲目迷信专家的鼓吹,其结果只能使买家误入歧途。那种只管出钱而盲目崇拜专家的做法无疑是十分危险的,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