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之品味
2010年12月23日 11:53 中国文化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徜徉(国画) 尚 涛



雨林(国画) 尚 涛

王璜生

艺术的根本归宿是“品味”问题,水墨画尤其如此。

我对尚涛作品的不能忘怀,主要是有一种精神指向引导着我走进品味的境地。品味是一种体验,一种心与物、心与心的交流,它可能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我曾企图用“大象有形”来分析尚涛画面“象”与“形”的意味,在我看来,“象”即意象,而“形”则包括造型、笔墨、结构、肌理等。但是, “象”的最高境界是由“品味”来决定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属于审美的理想境界,它是积聚着努力、修养、天性而最终水到渠成的结果。而在绘画的具体操作中,特别是对于绘画创作的起点和过程的研究中,我们更重视的是“大象之形”,以“形”去构筑“大之象”,而“象”之能大在于它具有“品味”的指向,隐含着超于“象”之上的“品味”。

尚涛作品“象”之特点即在于“大”,具有一种饱满膨胀的张力。其墨的酣畅、笔的壮健、水的淋漓、空白的厚、造型的奇倔与雍容……这一切所构成的张力凝结在画面,又直入心灵。这是一种静态的张力,于内敛、凝聚中显现外张、扩展之气势,与那种剑拔弩张的外张力具有本质上的差别。

东方文化那种像太极拳推手的静中见动、静中见力的文化特点,总使我想到尚涛绘画的张力特点。尚涛总是以最简约的图式、独特的造型、概括性极强的墨渍笔痕等来使这种张力达到最饱和程度。但是,尚涛图形所包含的张力,侧重点不是在于视觉张力,而更可能是一种心理张力甚至是文化意味的张力。当我们应用“象”的话语来分析尚涛绘画时,这已超越了“图形”。也就是说,他的一只大鸟、一条巨鱼、几朵大花、一串硕果、一团墨渍、几组干笔,本身已超越“形”的界定而体现为“象”的意味。这种张力,已超越了格式塔心理学所描述的“形”的视觉反应,而达到“象”的心理感受和冲击。

尚涛是一个兼修书画的艺术家,其书法用笔如用刀,侧锋逆行、用力凝重均匀,线条如虫蚀木,结体于奇险中求平衡,谨严整饰,体现了近拒帖札、远追秦汉碑版玺印的倾向,究其画艺,大致也可作如是观。但若说尚涛绘画与书法有某些联系的话,那么,我们更关注的则是一种融于绘画之中的汉魏碑印的美学风范和精神,他那种琢石铸铁般的创作手法和过程,似乎总能与刻碑凿印的精神兴味联系起来。

李苦禅曾直言尚涛“笨拙”,但又说:“笨拙也实在难求。黄庭坚梦想了一辈子仍未能得到。”尚涛也自言自己“笨”,故只能按“笨”的本性来发展自己的艺术个性和“形”的特点,并提升为“象”的品味。但从本质上讲,尚涛更具“儒者”即文人学士典雅温文的气质。如果说他的画有一种“笨拙”之味,那可以说这是一种“大智慧”的“笨拙”,一种充满着文人古雅气息的“拙”。

这是我们从尚涛绘画中最终感受到的“象之品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