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刺儿 设计师的基本功
2011年01月06日 02:33 北京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设计批评六人组

曾辉: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业设计委员会秘书长

蒋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讲师、设计师、策展人、AGI会员

许平: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

苏丹:清华美院环艺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吴学夫: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艺术设计系系主任、策展人

叶宇轩:北京耶爱第尔设计公司创始人/创意总监

设计批评

不是鸡蛋里挑骨头

“我们都很认同文学批评和美术批评,坚定地认为它们推动了文学和美术的发展,但是设计界却缺乏对设计批评的关注。即使有,也大多来自于美术设计的方式和观点,或者工艺美术的观点。我们评价一个作品的优秀程度,还停留在‘栩栩如生’和‘惟妙惟肖’上,这显然和设计批评概念大相径庭。”曾辉表示。

在许平看来,批评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创造力,“直到现在,中国设计界对设计批评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苏丹认为,设计批评机制没有建起来,还和我们的文化背景有关,“大家对批评有一种紧张的态度,其实设计批评的出发点应该是善意的,是希望把问题解决得更好。我想,第一步就是考虑如何巧妙把善意的批评表达出来,而不是把它变成一种攻击性文化。这种调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曾辉对此深有同感,“设计批评本身不是去批判谁,去贬低谁,而是从善意的出发点,站在设计专业的角度,让我们的设计水准提高,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作为设计师,叶宇轩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意识到设计批评的重要性,“我们都经常坐公交车,但是为什么站台的椅子是铁皮的?北京的冬天有静电现象,市民坐的时候都不会那么从容。我觉得我们缺乏一种尊重使用者的设计观念,也就是常说的人性化设计。从这个角度说,批评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设计师最基本的工作。”

设计作品

直接影响公众审美

“21世纪的中国,每天都有新技术、新经济、新文化涌现,但价值观和传统也在慢慢淡化。设计界同样面临这种状况,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在这个时候,提出一个如何走向明天的提案。”许平表示。

吴学夫认为,设计总是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在全球经济活动中,中国的分量越来越重,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然我们看到的问题是全民审美意识的缺失甚至倒退,这会怎样影响今天的设计和设计批评呢?这是要思考的。”

“政府一直在倡导垃圾减量,但是我们的设计却在制造大量垃圾,某些设计几乎等同于浪费。一味埋怨企业的唯利是图是不够的,我们应该从提升自身能力做起,设计界也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曾辉表示。

吴学夫表示,“设计有很多种,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设计等,单从广告设计领域讲,不管老人、小孩还是成年人,每天在电视、杂志上看到很多广告,每个作品都在影响社会公众的审美。我们经常说,设计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良心的机制是在多方共同支持下才能生长的,需要各方面综合努力,才能打造一种有良心的设计机制。”

设计环保

遵循四招担起责任

叶宇轩一直提倡环保、绿色、可持续性设计,他对同行们提出几个建议,“第一,设计本身应该是节约材料的;第二,设计师选用的材料必须是环保节能的,这其实也是对环境的尊重;第三,必须尽可能就地取材,减少因材料运输产生的污染与能耗,所以要多支持当地的原创设计,不一定非要舶来品;第四,设计应该是可持续性的产品,比如古代用的器皿、古玩,放在现在还可以用,这就是可持续的产品。现在,比如一个组合沙发床,用两三年就丢掉了,这是浪费。我们需要政府立法,而不是简单的垃圾分类。”

吴学夫也表示,设计师应在设计中考虑环保,“一个凳子如果让艺术家以艺术为目的做,他可能会拿出15条腿的凳子,如果交给设计师,就应该尽可能减少材料,做到物尽其用。”

设计文化

欠缺哲学和公益性

“坦白说,当代社会出现了消费文化之后,设计也不再是一个完全出于责任感的工作了,它还是一种创造消费的活动。我们既然都在这个过程中受益,那么就要遵守这种共同契约的规则。如何发挥我们的社会责任,如何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些都在设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的设计文化是有问题的,没有哲学,没有公益性,有的甚至没有良心。”

蒋华表示,“在中国过去30年的设计中,商业上的成功推动了设计的成功。但是在中国设计中,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都是非常明显的趋势,因为我们的判断标准是,如果这个设计能促进消费成功、市场成功,那它就是好设计。这样的观点至今依然是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基础。它可能是正确的,但并不完整,因为设计除了是一种促进商业成功的工具,还含有对设计价值的判断。”

蒋华还提到设计顺序问题,“可口可乐公司委托我们做包装,非常贵,可是另外一方面,路边的公厕和分类垃圾箱上,至今都没有很好的设计。我们要呼吁设计使用者、更多的设计师、更多的设计委托方以及设计管理者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最好的设计模式一定是多方共鸣,这样的设计才是真正美好的设计,才是真正的设计情怀。”

晨报记者 张硕

我们的生活,无论衣、食、住、行,越来越离不开设计。但是,设计师们在忙于感性创作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理性反思。和艺术批评不同,中国设计创意领域发展至今,仍然缺乏有力的批评声音。近日,由视觉中国发起的一场“创意·影响力中国设计批评论坛”在京举行,六位设计界精英共同反观设计、审视设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