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东学西渐 老上海西餐经

2013年04月07日 10:37
来源:精品网

东学西渐 老上海西餐经

再忆旧时咖啡香

久居上海,又身为美食评论家的沈爷,对西餐的了解自然是信手拈来。当被问起第一次吃西餐的感觉,沈爷回忆说时间记不太清了,可能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或70年代初期吧;但地点是很明确的:上海南京东路的“东海咖啡馆”;比地点更明确的是所谓的“感受”:那是烤面包和烧咖啡的味道,非常洋气,非常异国风情,有一种瞬间穿越的感觉。话说“东海咖啡馆”可是有了年头的,也就是1941年就有的马尔斯咖啡馆,低廉的价格,优质的食材,成为了很多上海人小时候的味道,当今品味的是一种怀旧,而昔日尝到的却是外面世界味道的兴奋。

东学西渐 老上海西餐经

对生于“东方巴黎”的上海人来说,生活是一种格调,即使再穷苦,开开洋荤也是免不了的,这种追求小资情结的热情,使得生活在平乏中变得多了些温暖。沈爷说起家里人其实对于西餐并没有太大兴趣,也许吃的就是在爵士乐中,看着雨打窗时的自在。在童年的记忆中,沈爷偶尔会去“东海咖啡馆”,与之类同的还有“德大”,浓郁的旧风格,仿佛回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华丽,与“东海咖啡馆”相比,这里更多的是老上海初恋的开始,陪伴着一代又一代老上海,从相识、相知,最相恋。那美味的“葡国鸡”,还有“里脊牛排”都是德系大餐的招牌美食,店里墙上挂着的一幅幅黑白照片,又是唤起了多少故人往事。

东学西渐 老上海西餐经

老西餐·风华绝代

当下的上海少了些迷奢的华丽,少了些灯红酒绿的彷徨,取而代之的便是繁华都市的物华天宝,而时代的奔跑没有遗忘昔日的美好,“东海咖啡馆”依旧每日提供不变的味道,“德大”的复古也悄然进行着。只是那个时候的好西餐全部是由如假包换的中国人做的,现在的西餐就不一定了,其中有一部分是由如假包换的外国人做的。沈爷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海知名西餐馆,主要有“东海”“德大”和“红房子”,大概都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遗留下来的。上海人不分阶层,对“西餐”都有不同程度的爱好和认识,可能是上海历史上西洋移民和华洋杂处造成的,沈爷说一定要打上引号,主要是因为在他所接触过的上海的西餐里,其实都经过了不同程度的汉化,有些甚至还是以“中餐为体,西餐为用”的所谓“西餐”。

比如著名的炸猪排,绝对是上海最大众的西餐,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吃的时候,要蘸梅林牌黄牌辣酱油,味道才会达到最佳。还有风靡一时的金必多浓汤,鸡丝、鲍鱼丝、还有散鱼翅混在一起,精心熬制,金黄的色泽标志了老上海的富贵。还有名噪天下的罗宋汤,这时代变革的产物,至今也是上海人的心头最爱,还有太多像法式焗蜗牛等等,这些上海各大西餐馆里主打的“西餐”是不是真正的“西餐”,只有天晓得了。

[责任编辑:王晴] 标签:西餐 东学西渐 Tapas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