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为何总被误读?其实你不懂魔都的心
上海人远比那些抽象的概念要复杂
有人说上海人精明,但上海人的精明,无非是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主动侵占他人好处的事情,上海人做得未必多;有人说上海人抠门,但上海不但是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源地,而且在建国后的灾难捐款中,人均捐款数肯定名列三甲;有人说上海人猥琐,然而今天中国体育明星中,形象最健康的姚明、刘翔都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而文艺界绯闻最少的孙俪,则是上海弄堂里走出来的小囡囡;还有人说上海人崇洋媚外,却不想想,从英雄钢笔到江南造船,中国近代的民族品牌不但大多产生于上海,更是上海人心头的骄傲。
北方人经常笑话说:上海人叽叽歪歪,两个大男人在公交车上为屁大点事能吵一路,“在俺们这,早拎着砖头脑袋开瓢了”。从血性上看,上海人当然很怂包;从理性上讲,则是相对文明的。
有外地人总是说:上海人如何爱钱、如何势利。但批评者却忘记了,上海是中国最早提倡自由恋爱、取消婚姻彩礼的地方。那时候,大多数地方的新人们,还在为彩礼闹红脸。
毫无疑问,对于上海人的描述和评判,尤其是在北方的强大媒体话语权力面前,上海人是沉默的。但另一方面,上海人又体现着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并没有人因为巩汉林的丑化去掌掴巩汉林的脸,他们依旧过着自己市井小民的日子。
市井小民 仁义礼信
15年前,笔者在上海城隍庙文具批发市场买文具,结果把通讯录丢在一个文具摊上。一个星期后,我找到了这位摊主。他说着很笨拙的普通话,那种学说普通话的声调更像一个孩子。他从一个信封里拿出我的通讯录说,“我已经按照号码给你同学打过了,他们说你上课去了。我正准备给你邮寄过去”。我的同学说:“你又打电话又邮寄,不亏大了”。那个上海男人有点腼腆地说:“做生意是做生意,做人是做人嘛。”
这就是上海人。在他们身上,不断融合商业社会的精明、理性,却又保留着中华文化的优雅、仁义。
2010年,上海静安区一栋居民楼发生火灾,58位市民殒身火海。灾后第七天,按照传统“头七”的习俗,是亲友们拜祭悼念的日子,这一天,上海10万市民像哀伤的河流流过火灾现场,鞠躬、献花,相互抚慰和鼓励。类似的灾难在中国许多城市发生过,但从来没有一个城市的市民如此有规模地、自发地去悼念另外一群素不相识的普通市民,文明理性的城市光芒,让上海充满温情。
也是这一天,让每个上海人明白,在锅碗瓢盆的日常琐碎中,大家已经成为一个生命的共同体,而不是那些被误读的表象。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194339
1镜头下的东莞视界:夜生活其实很平淡 -
126677
2游走索契同志夜店 纸醉金迷背后尽是心 -
96572
3迪拜现罕见云海 唯美似天空之城 -
66773
4跟拍酒店试睡师一天 揭秘“史上最爽职 -
61324
5图说内蒙:马上情人节 草原也风流 -
59942
6南京大屠杀档案原件首次公开 将申报世 -
42796
7万达文旅城2月底奠基 王健林放言“超 -
42390
8旅游地产狂热 云南将取代海南成富豪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