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上海人为何总被误读?其实你不懂魔都的心

2013年04月12日 08:19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横竖都躺枪 上海人为何总被误读?

有名的硬骨头!

上海文人骨头轻、骨头软好像是一个固定印象了。但事实上,上海文人不但骨头不软,而且在历史上还是有名的硬骨头。

鲁迅在京沪之争中,就曾经说过:“容易看的是,羊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中,就常诋南人,并不视为同类。至于元,则人民截然分为四等,一蒙古人,二色目人,三汉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为他是最投降的一伙。最后投降,从这边说,是矢尽援绝,这才罢战的南方之强,从那边说,却是不识顺逆,久梗王师的贼。孑遗自然还是投降的,然而为奴隶的资格因此就最浅,因为浅,所以班次就最下,谁都不妨加以卑视了。”

可见,上海人被轻视,并非是骨头软,而是骨头硬,而鲁迅也是亲见左联的新上海文艺青年是如何在龙华就义的:“墙外桃花墙内血,一般鲜艳一般红”。

上海文人骨头硬,是因为在他们背后站着硬骨头的上海人。历史上原属江苏,今隶上海的嘉定人在清朝初年,就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硬气,以致嘉定三屠,数万百姓殒身血海的悲歌,更是民族气节的明证。及至现代,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上海人誓死抵抗、同仇敌忾的情形已经彪炳史册。

上海人,远不是你我通过传媒,通过他人之口,或通过三五日的停留所得知的那样“羸弱”、“算计”、“小家子气”,这群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脾性和生活方式。

横竖都躺枪 上海人为何总被误读?

三代上海人的剪影

虽然上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但人们说起“上海人”,往往还是指上海开埠以后的居民。从那时起,上海已有150多年历史。在这150多年中,一辈一辈的上海人新陈代谢。从时间上来说,显然不只三代人,但从生活形态上来讲,他们可以分为三代人。而要了解上海人,有三个路径可以进入到上海人的内心,那就是:城市的历史、家族的历史以及市民的普遍价值。

第一代上海人是张爱玲笔下的上海:在潮湿、暧昧的空气中,紧身的旗袍裹了妙曼的身段,飘着香水的气息,以及西装中裹着的精细盘算的欲望。

那时候的上海不排外。上海人排斥的是那些没教养、没文化、没财富、没能力的人,无论肤色地域。所以,海纳百川,靠拼搏奋斗,十里洋场的上海就是一个大舞台,就是一个冒险家的乐园。

欧洲的流浪者、中亚的犹太人、白俄的贵族、太平天国的江南地主、河南苏北的洪灾难民都汇集在上海,又悄然淹没着它的历史。

当经济权利变化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企业先公私合营,后来又收为国有。第二代上海人开始了靠工资生活的日子。在1980年代之前,大多数上海人除了工资不会有别的收入,尽管他们在当时显得优越,但主妇们却不得不靠38块钱工资,螺蛳壳里做道场,处处精打细算,时时分毫必争。而男人们甚至不得不学习打毛衣、踩缝纫机,除此之外,他们很难有其他方式养活父母儿女。

[责任编辑:王晴] 标签:上海人 江南地主 误读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