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一股凉气,把人吹醒,我们结伴去登香炉峰。进香要赶早。香炉峰海拔354米,峰顶数十米见方,形似香炉,峰由此而得名。拾阶而上要登1300多个石阶。传很灵验,本来能到达峰顶就足鉴诚意,再虔诚祭拜,佛祖自然会偏爱、赐福佑。
拾级而上香炉峰
香炉峰位于绍兴城东南隅,还在市区范畴,与会稽山一脉相连,古名天柱精舍、天柱山寺,因山势峭陡高耸,巨石环拱,旋折如螺,直立如柱而冠名,曾名南天竺,素为观音道场。我到达山脚时已有众多车辆停靠,人数自然不少。抬头向上看,满眼全是雾;慢慢向上爬,雾太大,打湿了大衣、头发,只听得人们用力发出的呼哧、呼哧的喘气声。谁都不敢说话,生怕多浪费力气攀不到山顶。这个时间来的几乎都是来烧香拜佛的,而非游人。终于到山顶了,都长长出口气,如释重负。虽浑身潮乎乎,很不舒服,但我们还是幸运的,赶上了越中胜景炉峰烟雨。南宋作家王十朋曾赋“香炉自烟”,即云气氤氲,如烟升腾。雾变淡变薄了,隐约可以看到绍兴的城景及远山近水。回眸俯瞰,壁削千仞,百径如挂,香炉峰如天地间一巨石擎穹拔地。真像王十朋所说的“郁郁苍苍、岩岩嵬嵬,磅礴蜿蜒”。白居易登炉峰也曾赞日“石凹仙药曰,峰峭佛香炉”。在城市里呆久了往往被高楼遮住了眼,被灰尘蒙住了心智,看不到一座城市的本真,感受不到生活的气场。登高了,清风朗朗,云自飘过,眼界宽了心自然亮堂了,“我主沉浮”的豁达情绪直冲发冠。向南望去,青山玉黛,点雄峰百数。从方位上我判断是稽山及其牵连余脉。北面湖水如带,阡陌良田,宛如披上一袭墨绿纱巾,是鉴湖。偏东点是会稽山,大禹就葬于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富泽则灵。单从这地理学上讲,被水恩泽、有灵山佑护即为风水宝地,必定民安富足,又有大禹长卧于斯,保一方水土,护一国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