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梦里相逢西子湖 西湖申遗成功后的考题

2011年06月28日 08:1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西湖申遗成功后,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黄滋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认为:“西湖的真正价值,在于人与自然的互动,文化与景观的互动。”

6月24日,在巴黎举行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西湖作为“文化景观”成功申报世界遗产,成为我国第41处世界遗产。原本提出申遗的中国五大连池风景区在最后一刻选择退出。本次大会总共需要审议的遗产将不超过36个。

截至目前,除了中国西湖外,还有麦罗埃岛考古遗址(苏丹)、哥伦比亚咖啡文化景观(哥伦比亚)、瓦迪拉姆保护区(约旦)、伦巴底——公元568~774年权力之地(意大利),阿尔费尔德的法古斯工厂现代建筑(德国)进入世遗名录。

西湖申遗过程中改变定位

西湖这次作为“文化景观”申报成功,也让人对西湖有了重新认识。此前,杭州西湖历来以风景秀丽著称于世,三面云山,中涵碧水,因此也有“人间天堂”之誉,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事实上,从1999年起,最初的设想和专家建议,西湖曾以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或自然文化双重遗产为目标。

“在2008年西湖正式确立申遗之后,改以文化景观为申遗目标。”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黄滋介绍说。

这主要原因,则是尽管西湖风景名扬天下,但在国际范围内看,属于成千上万古泻湖中的一个,很难具备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的说服力。

“西湖的真正价值,在于人与自然的互动,文化与景观的互动,几千年来文人墨客留下的遗迹,真正的定型就是‘西湖十景’,这是文人士大夫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成为西湖风景重要的一部分。”黄滋说。

黄滋及其团队从2008年西湖正式确立申遗项目之后,就加入到西湖申遗的遗产点的整治设计中来。这包括对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挖掘和修复,以及建筑测绘、文化设计、标牌设计等。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西湖边梅妻鹤子典故的宋代文人林逋墓,在整治前,只是山上的一个小土坡,但通过我们的考古、清理出来后,林逋墓在西湖这么大的风景中有一块小小的合适它的环境,它与整个西湖空间的关系就表达出来了。”黄滋说。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的报告称,西湖的突出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具有文化意义的东方名湖,是中国景观审美风格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特殊思想理念。

在世界文化遗产认定的六条标准中,专家们认为,西湖符合其中三条,即遗产的交流价值、见证价值和关联价值:堤、岛、桥、寺、塔等景观模式,在中国及东亚地区被广泛效仿;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将景观设计、营造如诗如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西湖就是这一文化传统延续至今的见证。

交通成为西湖申遗成功后的大考题

在西湖申遗成功后第一时间内,杭州市有关方面就公开表示,今后保护西湖承诺做到“六个不”:“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西湖免费开放”不改变;文物景点收取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文物“应保尽保”不破坏;公共资源不受侵占。

不过,在黄滋看来,目前西湖后申遗时代,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因为人流量增大而导致的限流保护问题,而是固定交通。

事实上,早在申遗之前,杭州市政府就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西湖综合治理工作”,一方面是对景区进行修复和整治,改善景区被占用情况;一方面就是以改善城市交通为目的,使其还河于民、还路于民。

“申遗之后,对于小瀛洲、三潭印月等景点,可能会有些限流的小措施,但这并不是大问题,现在作为免费开放的国家级景区,西湖吸纳的人流量本就不低。主要还是城市的固定交通,一些城市中的固定道路都是经过景区的,拥堵的现象时常发生,怎样解决由南到北、由东至西的固定交通,无论选择什么方案都是很费劲的。”黄滋说道。

也正是城与湖的密切关系,才让西湖变得举世闻名;不过,如何在城市中管理这样一个世遗,这将是西湖后申遗时代最大的考题。

[责任编辑:王晴] 标签:限流保护 整治设计 申遗 西湖 旅游 凤凰网旅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0人参与  0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快速突破口语教程
  • 在家轻松做纳豆
  • 21天练就一手好字
  • 颈椎病发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