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2015-04-30 星期四 农历三月十二

凤凰卫视

桃花源里的毕兹卡 寻访湖南土家聚居处

2012年02月03日 10:10
来源:湖南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舍巴日上的毛古斯。翟健摄

侠士?英雄?——

遗传大山基因的土家勇士

寻访地:永顺县灵溪镇翼南牌坊、慈利县江垭镇杜心武隐居地、桑植县洪家关贺龙故居

武陵山、湘西。这里既是历代让人闻风色变的“土匪窝”,也是英雄辈出的龙潭虎穴。

在永顺县灵溪镇,有一座立于五百年前的抗倭纪念碑,上刻“子孙永享”四字。这就是翼南牌坊。

中国明朝,“倭寇”作乱,在中国沿海地区武装走私和抢掠烧杀,愈演愈烈。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年仅18岁的第26代永顺土司彭冀南,率5000土家兵,偕保靖土司远赴沿海抗击倭寇。土家兵善使钩刀,队列灵活,骁勇善战。仅一次战役就斩倭寇1900多人。明朝廷嘉奖,赐服三品,授昭毅将军,《明史》称“自有倭寇以来,东南用兵未有逾此者,此其第一功云”,并在老司城(位于今天的永顺县灵溪镇)雅草坪,立“子孙永享”牌坊。

如今,几百年过去,这座翼南牌坊依然屹立在武陵山,向人们昭示着抗倭的功绩。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一路推进,打到武陵山下的慈利县城,再不敢进山,来有了那场惨烈的常德会战。

土家人五百年前的抗倭纪念碑——翼南牌坊。卢瑞生摄

武陵山还孕育了侠肝义胆的侠士杜心武。慈利县江垭镇(古“九溪卫城”),就是他的家乡,也是他晚年的隐居地。清末民国时期,杜心武留日期间曾以“中华神腿”震动日本,回国后为孙中山革命事业,聚集全国各门派武林中人,以一身传奇武术,折服众人,统一南北武林,人称“南北大侠”,并长期担任孙中山的保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保镖”。

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也是武陵山里的土家儿子。20岁,手执两把菜刀攻入全副武装的桑植县芭茅溪盐税局,缴获十几支枪,开仓赈民,成立讨袁(袁世凯)民军,比三国时期以勇猛著称的张飞,犹有过之而无不及。

土家女子向警予,生于溆浦商会会长之家,少年时与蔡和森、毛泽东为友,敢爱敢恨,组织女子留法勤工俭学,领导女工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和第一任妇女部长,被誉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一辈辈土家儿女,继承了大山的基因,神奇瑰丽的武陵山,赋予了土家人铮铮不屈的顽强风骨与血气勇悍的写意性格,爱憎分明,率性而为。

[责任编辑:魏佳] 标签:土司城 梯玛 毕兹卡 湖南 土家 国内游 凤凰网旅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0人参与  0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快速突破口语教程
  • 在家轻松做纳豆
  • 21天练就一手好字
  • 颈椎病发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