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2015-04-30 星期四 农历三月十二

凤凰卫视

桃花源里的毕兹卡 寻访湖南土家聚居处

2012年02月03日 10:10
来源:湖南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群山掩映的永顺老司城祖师殿。 卢瑞生摄

打镏子摆手舞——

舍巴日的交响狂欢

寻访地:龙山县靛房镇

钟情打击乐,铿锵土家人。

土家人喜爱一种独具风格的打击器乐合奏——“打镏子”。镏子锣、马锣、头钹、二钹,几件打击乐器共同组成打镏子乐队,一般3至5人合奏演出,风格古朴,节奏鲜明,曲调多变,被称为“土家族的交响乐”。

在土家族聚居的湘西州永顺、龙山、保靖、古丈及张家界市等地,还很好地保留着打镏子的习俗。打镏子极富表现力和模仿力,模仿飞禽走兽居多,很多曲牌也以动物形态命名,比如““凤凰闪翅”、“龙虎斗”、“八哥洗澡”等等。

有人分析,打镏子可能源于原始渔猎时代。人们捕获动物,敲起渔猎工具和锅、碗、瓢、盆、罐、钵等“家伙”庆祝,所以,现在土家族还有称打镏子为“打家伙”。

正月初三至十五期间,或者暮春三月,打着镏子,跳着摆手舞,是土家族祭祀祖先的隆重节日“舍巴日”(“舍巴”即土家语“摆手舞”的意思)。摆手舞众人围成一圈,气势粗犷,手脚同边,动作古朴,原始气息十分浓郁,带有浓厚的祭祀色彩。相传土家人作战前必跳此舞,以助长士气,获得祖先保佑。

在龙山县洗车河镇盆堤村,还有清代留存下来的摆手堂碑,详细记述了当时的摆手盛况。清朝土家诗人彭施铎在《竹枝词》中写下:“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芙蓉镇瀑布上的土家吊脚楼。 卢瑞生摄

“西兰卡普”——

把生活绣在花铺盖上

寻访地:龙山县洗车河镇、永顺县芙蓉镇、张家界景区

“白布帕子四只角,四只角上绣雁鹅;帕子烂了雁鹅在,不看人材看手脚”,这首土家情歌里的“看手脚”就是看土家姑娘会不会织“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历代以来,土家织锦都被土司作为上等贡品向朝廷纳贡。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就是土家人的花铺盖。结实耐用、光泽美观,有“土家人的一床花铺盖可以用几代人”一说。

按照土家族的习俗,姑娘出嫁前,必须要织出美丽的“西兰卡普”作为嫁妆。如果将来夫妻感情破裂,女方回到娘家,还有权收回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色彩对比强烈,图案朴素而富夸张,写实与抽象结合,极富生活气息。其图案内容有土家历史、生活风俗、自然风光、动植物,专家称它是足可与湘绣齐名的母亲艺术。现在,龙山、永顺等地,设有土家织锦传习所和作坊,传授土家织锦生产技艺,生产出的土家织锦包括床上用品、壁挂、服装、配饰等等,销往大城市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武陵山是个神奇的地方,云蒸雾绕。居住在武陵山脉的土家人,也充满了谜一样的色彩。

[责任编辑:魏佳] 标签:土司城 梯玛 毕兹卡 湖南 土家 国内游 凤凰网旅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0人参与  0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快速突破口语教程
  • 在家轻松做纳豆
  • 21天练就一手好字
  • 颈椎病发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