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意早已盎然,对于心怀远游的旅人,对于水的渴望也在逐渐升腾,那些有情有爱有山有水的温婉江南水乡,也会在这一季成为我们“逃亡”的彼岸。可惜江南水乡出名太早,一线古镇早已因为游客过多而导致“热岛效应”,避暑和戏水也会因此索然无味。不如掉转船头,寻找那些雨巷深处低调而又多情的新鲜水乡,寻找江南清丽的丝绸,最悠缓的慢生活,最洒脱的娱乐场,以及有关西施的千古传说吧。
盛泽——淘丝绸拜蚕祖
有关江南的印象,一是鱼米富庶,二是河网纵横,第三便是温柔如水的丝绸了。在苏州城南60公里,“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绸都盛泽,就依偎在京杭大运河和太湖的臂弯里。盛泽,这个江浙两省交界处的小镇,在明朝初年叫作“青草滩”,到了明朝中叶,盛泽的丝蚕养殖业迅速繁荣,小镇逐渐成为国内重要的丝绸集散地。当年,一位名叫周灿的诗人曾以《盛泽》为题写了一首诗,描述了当地丝绸贸易繁盛的景象,“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镇东的先蚕祠记录着江南小镇从“蚕宝宝”到“绫罗绸缎”的历史,祠堂里供奉的是当地人引为神灵的“蚕花娘娘”——嫘祖。这是一处灰黄色的古典庙堂式建筑,正面门楼的砖雕图案自然和丝绸有关,镶有古时绸丝牙行、织户染坊、装绸货船的图案。两侧拱门书写“织云”和“绣锦”,依旧是梦里的霓裳。蚕皇殿是先蚕祠正殿,供奉着轩辕、神农和嫘祖三座塑像。相传嫘祖为轩辕黄帝元妃,是她率先领悟了养蚕缫丝的技法,从而“衣被苍生”;江南养蚕业发达地区自古多有庙堂祭祀嫘祖,而盛泽先蚕祠是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
如果你在小满时节来到盛泽,可以赶上这里特有的小满戏。每逢节日,江浙一带乡民近趋远来,上香之后听几出乡间喜闻乐见的祥瑞戏以示庆祝,第一天昆剧,第二天及第三天为京剧,请的是名班名伶,听的是梦里水乡。既然到了绸都,临走时无论如何要“血拼”一把,随意走进镇上任何一家绸缎店,都能以北京市场1/5甚至1/10的价格买到色泽艳丽的方巾、丝帕、围巾和绸缎。
TIPS:先蚕祠门票10元。苏州南门汽车站每天有多班直达盛泽的班车,行程一小时。可以尝尝当地特色小吃如鸡头米、奥灶面等,口味清淡略甜。舜新路上有成排的丝绸店。
桠溪——逛慢城玩生态
很多旅行者或许对“慢城”知之甚少,不过在欧洲,特别是在意大利,“慢城”可是受人追捧的旅行概念:慢城人口一般不超过5万,机动车严格限速,不欢迎连锁快餐,建筑材料提倡生态,有本地特色手工艺等,俨然将生活节奏恢复到了“中世纪”。目前国际慢城组织(CittaSlow)在全球已经发展了上百座“国际慢城”,而国内第一家“国际慢城”则花落南京高淳的桠溪镇。
桠溪是真正的“养在深闺人未识”,在江南水乡境遇里,很少能在绵延50公里的生态路上一路穿越杏花林、竹海、丘陵、河溪、葡萄园以及珍珠一样的湖泊。这座江南慢城由6个自然村组成,因为长期以来保持自给自足的农业,使得这里的山水保持了江南水乡难得的静谧,一切看起来都很像意大利托斯卡纳的艳阳天,据说这也是桠溪打动国际慢城组织的重要理由。50公里生态路最适合骑车潜行,你甚至可以在附近的农家乐里向热情的当地村民租一辆电动车,一路欣赏无人打扰的杏花竹海,累了就回到路口的大山村,借着一池清潭摆一桌宴席,尝尝桠溪当地好味的土鸡汤、胖头鱼汤、清炒荠菜和豇豆,尤其那颗粒饱满的豇豆一定让你大快朵颐,也让池塘里戏水的野鸭和鸳鸯艳羡不已。小小的慵懒和安宁,成全了江南少有的山居岁月。
TIPS:自驾车可以由南京城区沿宁高高速抵达双牌石镇,再沿红旗路抵达生态路,沿途可以游览大山村、桃花村、杏花村、石榴村、东篱菊圃、荆山竹海等生态景点。
![]() |
1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