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补发2011年2月文章)
南方日报(记者 周人果 统筹 蔡华锋)从香港导游与游客互殴,到澳门百名导游对游客提出抗议,近段时间的双方纷争,让导游和游客的关系降至冰点。
事实上,当风波平息后,孰是孰非或许不该单方面从游客的视角出发来判断。导游如何看待他们为之负责、又爱又恨的游客?在他们眼中,来自大江南北的游客有哪些趣闻?他们为游客倾注了哪些心血,又盘算着什么?南方日报记者经过几天的调查采访,为你解读导游眼中的游客江湖。
◆北方客人多半比较直爽,他们的好恶一目了然,若有不满会直接提出来,这样沟通就顺畅很多,导游则能较快地作出判断。而南方客人恰恰相反。
◆一般来说,广东游客见过很多世面,对旅游行业内的操作已经比较熟悉。所谓的“熟悉”,指的是他们知道导游会从“加点”和“购物”两种游客自费项目中拿回扣,于是有些客人听到“购物”后掉头就走,有些则大声反对。
◆即便是来自公司基层的团,也有素质高的团员,而就算是高校的教授团,也未必是高素质。有一个高校教授团,他们从上车开始就挑导游的毛病,到哪都会问个究竟,“这条街什么名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是什么山,山有什么故事等等,百般刁难”。
可怕的信任危机
一些广州游客,只要导游在行程中加点或带团队去购物,他们就常有抵触情绪
“最怕游客不配合。”当了两年多导游的李丽(化名)谈起自己的带团经历,那些对行程安排有诸多疑问和不满,或是自认为交了团费就以“大爷”身份自居的游客往往让她最头疼。两年多来,李丽带的大多是广东省内的游客。李丽举例说,像广州的一些游客,相互之间还流传着一句话———“防火防电防导游”,只要导游要在行程中加点或带团队去购物,他们就常有抵触情绪。李丽回忆道,记得有一次,她正在车上对团友介绍接下来要去的几个景点,来自广州的一位太太团友就发话了:“这些都没写在行程表里啊,为什么我们还要去?”说着便和身边的几位团友一起大声表示反对,其他团友也纷纷议论起来。“最后,全团都反对加点,这种情况是最糟的。”
和李丽一样,不少导游最怕这样的游客,他们不仅自己防导游,还会带动其他游客一起与导游“对着干”。李丽说,有时一些游客宁愿自己大老远地去别处购物,也绝不去指定点买东西,对导游防之又防。做过三年云南地接导游的“恋在丽江”(化名)有着相似的体会。“一般来说,广东游客见过很多世面,他们算得上最早一批自己花钱出来旅游的人群,对旅游行业内的操作已经比较熟悉。”所谓的“熟悉”,指的是他们知道导游会从“加点”和“购物”两种游客自费项目中拿回扣,于是有些客人听到后掉头就走,有些则大声反对。“遇到这样的团,有些时候我们很无奈。”李丽常和同行们聊起,像纯玩团,不购物,导游通常会建议在行程中加旅游点,但是游客和导游之间时常发生信任危机。导游黎宏(化名)从2006年工作至今,有过类似的经历。他曾经带团到北海,行程中并没有包含当日的晚餐,他便准备带团去买团餐,还提醒游客别前往附近的大排档,以免上当受骗。但是当天还是有游客自行前往,结果一餐下来吃了上千块钱,光一条鱼就800多元。
“导游其实就好比销售员,推销成功后有提成,无可厚非,但是导游也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货不对板,或者坑蒙拐骗,游客一定会投诉,对导游自己也是无益的。”黎宏坦言,不排除一些导游加点或购物不成功后,给游客脸色看,但是有很多导游期盼的是来自游客的信任。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