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它好比是隋唐版的“高铁”大运河申遗进入冲刺阶段

2013年04月16日 08:52
来源:杭州日报

这个消息不能不让人期待而激动。

大运河绵延千里,博大、悠远、深长,常常和那座从山海关由东向西南延伸的长城并列在一起,有人形容“长城是阳刚雄健的一撇,大运河则是阴柔深沉的一捺,两大人工奇迹,组成了中国汉字中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然而早在1987年,长城就被列入首批中国“世界遗产名录”,时隔多年,大运河申遗这场被专家称为迟到了24年的“约会”,终于在这个明媚花开的春天等来了希望的曙光。

我们的大运河申遗成功有几分把握?我专门采访了杭州市大运河申遗办的有关专家,对大家关心的申遗问题做了解答。

申遗主体为什么从京杭大运河变成了中国大运河?

答:加入了隋唐运河、浙东运河,中国大运河遗产的“法律地位”极大地提高了。

我们平时所说的“京杭大运河”,是指明清时期疏通完工的运河,而更名的“中国大运河”,把隋唐时洛阳的运河段和晋代开凿的浙东运河也扩充了进来,这样就涉及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国务院将在近日正式公布隋唐运河、浙东运河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合并为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届时,中国大运河将整体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纳入了国家文物保护法的“保护范围”,用专家的话来说,中国大运河遗产的“法律地位”极大地提高了。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付玲莉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