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追寻国内的五谷变迁路

2011年09月14日 15:50
来源:华夏地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变化的“五谷”

在地球历史上,我们生活于一个相对温暖的间冰期。差不多1.3万年前,最一次冰期结束,春回大地。在世界许多地区,原先从事采集渔猎的民族,不约而同地开始栽培作物,后人称之为农业革命。最重要的独立农业起源中心有三个:驯化了大麦、小麦、豌豆的西亚新月形沃地,驯化出水稻、粟、大豆的中国,以及驯化了玉米、马铃薯、甘薯、南瓜、花生的中南美洲。栽培农作物出现后,人类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问题,开始发展出文明。

从考古发掘看,1万年以前,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了栽培稻;9000多年前,西亚叙利亚和伊拉克地区已经种植小麦;8000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开始栽培粟黍。大约4000年前,小麦从河西走廊传入我国北方。也就是说,早在遥远的史前时期,我国已经形成了南北两大农业区: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黄河流域以粟、黍、麦为主的旱作农业。

稻作农业起源虽早,但由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稀少,发展比较缓慢。黄河流域的农业兼收并蓄,后来居上,率先建立国家和发明文字,创造出辉煌的华夏文明。约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北方地区已经栽种多种作物,出现了“五谷”的说法。最早给“五谷”下定义的是汉代学者,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稻、黍、稷、麦、菽,另一种认为是麻、黍、稷、麦、菽。麻子虽然可以食用,但人们种大麻,主要还是利用它的纤维来织布,前一种说法比较合理。问题是,这里出现的“稷”到底是什么?汉儒说“稷”就是“粟”,南朝的陶弘景说“稷”应该是“黍”,后来又有人提出“稷”为高粱。农学家多认为“稷”即“粟”,本文姑从此说。先秦时期的五谷,若依重要性排名,应该是粟(稷、谷子)、黍(糜子)、麦、菽(大豆)、稻。

我们今天还在种粮,不妨对比一下,两千多年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我根据2008年的数据,按各种作物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比例整理出一份名单:水稻(36%)、玉米(31%)、小麦(21%)、薯类(折粮5.6%)、大豆(2.9%)。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五谷,包括谷物、豆类和薯类三大块,合计占粮食总产量的96.5%,它们覆盖了中国广袤国土上最肥沃的土地。至于历史上曾经风云一时的粟、黍、高粱、大麦、燕麦、荞麦、青稞、豌豆、蚕豆、绿豆等等,加起来不过最后那点零头。

时事迁移,各种农作物的命运在历史长河中载沉载浮。有的大器晚成,越来越显赫,例如稻与麦;有的早慧,却有一个感伤的结局,例如粟和黍;有的是匆匆过客,如彗星划破天空,例如麻和高粱;有的姗姗来迟,却喧宾夺主,例如玉米和甘薯;有的始终是平淡的配角,例如燕麦、荞麦与豌豆。粮食作物的世界,竞争之烈,一点不亚于丛林。

粟、黍、菽:北方传统作物的浮沉

南稻北粟,一直从史前延续到汉唐。现在看来,水稻是一种更优越的粮食作物,但粟和黍才是早期华夏文明的哺育者。传说神农发明农业,又称五谷神;后稷为尧舜农师,始播百谷,教民稼穑。在黄河中游的渭、汾、洛等支流流域,华夏民族与原始粟作农业一同发祥。

后稷教民稼穑的地方,传说在晋西南的稷王山附近。这里是汾河下游平原,黄土堆积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十分适宜耕作。稷王山附近的稷山、万荣、闻喜、运城等县市,到处都有稷王庙或稷益庙,是后稷崇拜的核心地区。稷王山并不高,但隆起于一马平川的原野上,显得十分瞩目。山上缺乏植被,孤零零的稷王塔像一根棒槌,矗立在山顶。站在塔边俯瞰,山峦起伏,层层梯田开辟到半山腰,苍翠的麦地间,夹杂着零星几点金黄,那是迟开的油菜花——后稷重回故地,怕是连地里的庄稼都不认识了。

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相当于新石器晚期,距今约4500年前。我们把历史定格在这一刻,观察黄河中游地区华夏部落的田地,看看后稷到底教人种了些什么。毫无疑问,当时栽种的农作物很多,才有“百谷”之说,但很多品种早已淘汰。种植最多的应该是粟和黍,这两种旱地作物都是当地驯化的,已经种植了数千年,是人们的日常主食。近水湿地还种了一些稻谷,当时的气候比今天温暖约两个摄氏度,这种南方传来的珍奇作物也占有一席之地。

到了夏朝末期,大约距今3600年前,几个最重要的栽培物种已经出现在豫西和晋西南的田野上,形成较完整的作物体系。考古学家对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进行浮选法研究,发现了粟、稻、黍、小麦和大豆五种栽培作物的籽粒。从绝对数量和出土概率来看,粟与稻最高,显然是那个时代的主食。1000年后,《诗经》时代——西周和春秋时期,田里种植的还是这些作物。有人对《诗经》出现的粮食作物次数进行统计,发现提到黍29次,谷子24次,麦11次,大豆8次,麻7次,稻6次。稻的地位有所下降,是因为西周气候变冷,稻谷在北方的种植面积减少了。

在很长时间里,粟一直是北方地区的主粮。这种由野生狗尾草驯化而来的本土作物,又称稷,俗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特别适应黄土高原的干旱气候。班固在《汉书·郊祀志》说:“稷的绝对优势地位,一直维持到今天。

如果说北方作物是群雄并起,粟麦先后争辉,那么南方作物就是水稻一支独放,孤峰耸峙。水稻堪称完美的农作物。游修龄、曾雄生在《中国稻作文化史》中写道:“现代研究表明,每100克糙米的热量为447卡,小麦为436卡,略低于玉米的461卡。因而在同样面积下,每公顷稻谷一年可养活5.63人,小麦为3.67人,玉米为5.06人(按世界1977年平均亩产计算)。”

想想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的衰落,我有时感到,上天真是独厚华夏民族,特地在附近预备了一条大江作为战略储备。当黄河流域的生产力衰竭,他们得以转移到更加富饶的长江流域,延续文明。长江流域的早期主人古越族,不论离开时什么心情,但慷慨地给后来者留下神奇的稻种——尝过大米的滋味,谁还会为失去小米悲痛呢?

生活在稻米文化区的人们,自信他们已经享受到天下最好的食物,对粒粒洁白的米饭充满感恩之情。清人说:“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这倒让我想起母亲的话。不论我吃下了多少酒食菜肴,母亲总是劝我再盛碗饭,她的意见是:“什么也不如米饭养人。”

[责任编辑:孙爱林] 标签:黄岗 美洲作物 玉米 薯类 粮食 五谷 山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