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追寻国内的五谷变迁路

2011年09月14日 15:50
来源:华夏地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玉米和薯类:美洲作物喧宾夺主

甘肃定西市,历来以苦旱著称,现在是中国马铃薯三大产区之一,到处竖着“中国薯都”的广告牌。金秋十月,田野里往往可见一辆拖拉机在前面翻土,妇女们手提篮子,跟在面捡拾,田埂边放着一堆堆新出土的马铃薯。在晋东南地区,农人在齐肩高的谷子地里,用小刀割走谷穗,著名的小米“沁州黄”仍在种植,但路边村头,最晃眼的还是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前两年,玉米已经成为山西第一大粮食作物。

作为独立的农业起源中心,中南美洲居民驯服了许多奇异植物,自给自足。1492年哥伦布来访,打开了一座栽培植物的宝库,给旧世界的种植业注入新鲜血液。自17世纪起,先后传入中国的,就有玉米、甘薯、马铃薯、木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菠萝、番石榴、腰果、可可、陆地棉、烟草、古柯等近30种作物,改变了中国的田园景观,堪称农业革命以来最大一次中场洗牌。

美洲传入中国的粮食作物,最重要的是三种:玉米、甘薯和马铃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高产、耐旱、耐贫瘠,奇妙地与稻麦形成互补。因为是旱地作物,它们不与水稻争地;又因为是夏季作物,所以不与小麦争地。也就是说,它们的推广,并不影响稻麦的产量。它们的落脚之处,最初是贫瘠的沙地和坡地,以其高产击溃粟黍芋薯等本土杂粮。

玉米又称玉蜀黍、包谷,很可能是明末从印度、缅甸传入云南,再传播到黄河流域。1571年,天主教士厄拉达曾经在福建沿海看到当地种植的玉米。嘉庆《汉中府志》描述了玉米取代谷子的历史进程:“数十年前,山内秋收以粟谷为大宗。粟利不及包谷,今日遍山漫谷皆包谷矣。”不久,人们发现玉米生长期短,正好与冬小麦一起复种,这才从山区走向平原,迅速扩张版图。晚清至民国时期,玉米已是我国第三大作物。1998年以后,我国玉米的产量超过小麦,仅次于稻谷。

甘薯又称番薯,各地尚有金薯、红薯、红苕、地瓜等称呼。据史籍记载,甘薯是1593年福建长乐县人陈振龙从吕宋(今菲律宾)偷带回国的,福建巡抚金学曾令各县推广,次年正逢饥荒,这种刚刚引进的作物活人无数,民众感激地称为“金薯”。明末清初,全国各地官员纷纷派人赴福建取得薯种,劝民种植。

在粮食的等级体系中,甘薯处于最低一级,是经济短缺时代的明星。“解放后,红薯是华北平原最主要的主食。”郑州摄影师张华伟对我说,“直到改革开放前,我们这里吃饭,早上是红薯稀饭,中午晚上吃蒸红薯,都吃怕了。但我觉得还是要感激,红薯养活了很多人。现在河南很少地方种红薯了。”

比较起来,马铃薯引进中国就显得冷冷清清,乏人问津。中国方面的史籍,迟至1700年才有福建《松溪县志》简单提及。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它的缺点是在温暖地区会出现种性退化问题,导致传播中断。这种作物在20世纪中后期在中国大规模传播,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出产国。

人与作物相依为命

明末美洲作物的引进,产生了一个重大后果,那就是清代的人口爆炸。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1600年中国人口突破1亿,1700年约1.5亿,1800年达到3亿,1850年达到4.3亿。在250年的时间里,人口增加到4倍多,仅靠传统粮食作物是绝对无法支撑的,幸好这批强壮的新作物及时出现,将深山老林和不毛之地,尽数化为粮田。同治湖北《宜都县志》说:“山田多种玉黍(玉米),俗称包谷。其深山苦寒之区,稻麦不生,即玉黍亦不殖者,则以红薯、洋芋代饭。”

当然,我们也不妨反过来思考,恰恰是美洲新作物的巨大产能,诱发了清代的人口激增。从某种程度说,人类与粮食作物相依为命,都在发掘对方的极限生产力。人类利用农作物来养活更多的人口,农作物迎合人类以扩张自己的版图。

任何物种,一旦被人类从自然界挑拣出来,开始栽培,就对人类产生深沉的依赖。马铃薯乏人照料,在不合适的环境会出现种性s退化,直至绝种。玉米不能自然散种,稻种也会出现退化。

我们回头说贵州黄岗的故事。因为非常潮湿,黄岗村新收割的糯谷,第二年播种的出芽率超过95%,但隔一年后出芽率就降到50%,隔两年再播种出芽率不到20%。在这里,保存稻种的唯一办法是年年种植,至少也要隔年种植。当年政府强行推广“糯改籼”时,整个侗乡积累了无数世代的成百上千个糯稻品种,因中断

种植毁于一旦。而黄岗村,幸好有不少村民冒着风险,在深山角落偷偷种植糯稻,保存下24个珍贵的糯稻品种。一个糯稻品种价值多少?不知道。但我们知道,当年袁隆平依靠一株“野败”野生稻,改变了中国的现代水稻产业的面貌。

在黄岗人——水稻发明者的后代——看来,糯稻才是栽培稻的精华。当全世界贪图效益,一窝蜂种植高产的籼稻和粳稻糊口时,他们继续栽种产量很低的糯稻,艰难地守护祖传的种子。他们与糯稻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让我感到,水稻——这种养活了全球近一半人口的宝贵作物——还具有更高的可能性。人类并没有固定的主食。有一天,如果我们希望享受更香更奢华的米饭,很可能要再次求助于百越族系各民族。

撰文:萧春雷/摄影:陈新宇

[责任编辑:孙爱林] 标签:黄岗 美洲作物 玉米 薯类 粮食 五谷 山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