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伯格对极少主义的批判
2010年08月16日 16:33 今日艺术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安妮·特鲁伊特 作品 装置

格林伯格认为,和极少主义仅仅产生“新奇”或“震惊”的方式截然不同,现代主义的作品带给观众的是一种“审美的惊奇”(aesthetic surprise),而且对于观众而言,这种审美体验是永恒的。然而,虽然这种审美体验能够永恒,但好像又无法言说,仅仅对于一个正在欣赏一幅现代主义作品的观众来说才是有效的。问题就在于,哪种审美判断才是有效的呢?在其后不久的《批评家的怨言》(1967)一文中,格林伯格才给出了答案:

审美判断来自于、且内在于对艺术的直接体验。这些判断与体验相辅相成,而不是通过反思冥想所得。同时,审美判断也是无意识的,也就是说,你无法选择是否会喜欢某件艺术作品,就像你无法选择糖发甜、柠檬发酸一样。[21]

不难发现,格林伯格这里的论述明显具有康德式的先验色彩,即强调审美判断是无目的的,是瞬间完成的。即便如此,审美判断仍然无法解决自身的有效性问题。格氏又进一步解释到:

由于审美判断是直接的、感性的、未加深思的和无意识的,因此也就谈不上那些规则标准和条条框框。但是在潜意识中,总是存在着这样一些定性原则(qualitative)或准则。否则审美判断就会成为纯粹的主观臆断,而且那些长期以来关心、关注艺术的人所达成的共识也无法体现审美判断。[22]

尽管格林伯格的观点仍有些含糊不清,但他却给出了答案,即审美判断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它是在既定的准则下才产生的。那么,这些既定的“准则”又是什么呢?显然,这些“准则”与作品的品质(quality)有关。格氏谈到,“对于艺术而言,你所能期待的只能是品质。”[2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何桂彦 编辑:骆阿雪
凤凰时尚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妆点资讯此版块内容由妆点网提供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