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戳破,还剩下什么?
被当代艺术的“吊诡”叩击着的价值边界
让3000多年前的汉字在作品里呈现“当代性”是困难的,但是如果成功,它的意义却是复合而多元的。
不用猜,不用想象,没有与狼共舞,没有开膛破肚,近日在上海举行的国际当代艺术展上,重磅单元“发现:价值重构”似乎来不及引爆话题,就于昨天在上海展览中心匆匆闭幕,恐怕要令那些抱着猎奇心态而来的人们失望了。
一块覆盖一整面墙的巨大黑板,两个用白色粉笔新鲜写就的大字,展厅里索性上起了说文解字课。上半部分是两个并排的人民币符号“¥”,下半部分是“口”字夹在“大”字的右肋,位于黑板左边的这个字,你认识吗?别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了,它不是生僻字,不是异形字,而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焦应奇带来的展品,纯属臆造。黑板上,只见白色粉笔字迹振振有词地为你解析:此字音“款”,指“大款”,其中“¥”来自钱币符号,代表拜金,“大”为人形,被置于这样一个小角落的“口”,代表常伴大款身边的小黑包,过去,那里面放着大哥大。
空旷的房间里,两组幻灯片在左右两堵白墙上以零点几秒的频率切换着。至于投影内容,一切附加元素都被剥离,简洁得只剩文本,白底黑字,一两句英文,或大而稀疏,或小而密集。一组名为《请来跟我玩,宝贝》,喋喋不休地在说“过来吧,宝贝”,“请你马上过来”,“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你在这里吗”……一组名为《请别谢我》,咄咄逼人地强调“听着”,“这是对的”,“不为什么”,“我需要帮助你”……吊诡的是,屏幕上的字越是晃得眼花缭乱,人们越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捕捉其中的信息。这个实验,出自韩国媒体艺术家团体“张英海重工业”的精心设计。
充斥在“发现:价值重构”单元的,只有这样的展品,简单,实在,人人都看得懂,也都觉得有那么点意思。艺术价值究竟是什么?那些以传统方式来定义价值的艺术体系总在不断改变,到现在几乎已无法定义。策展团队蓄意用25位艺术家的作品来回答,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寻求价值的意义,并对商业环境下的新兴艺术市场提出质疑。如此一来,重构的似乎不仅是艺术价值,更有普通人对当代艺术的看法。
譬如焦应奇,运用3000多年前的汉字造字法进行创作,古汉字在作品里呈现“当代性”是困难的,但是如果成功,它的意义却是复合而多元的。过去10余年间,他孜孜不倦地发明了300多个新汉字,没想着改造语文、颠覆传统文化,仅仅打算应用中国语文的一个现象——汉字,追问当下人的生存状态。焦应奇发现,用得较多的汉字偏旁像是水、火、木、马等,都来自过去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然而现在,人类社会的变化在加速,互联网、电视、转基因等太多新元素渗入,没法表达的东西越来越多。于是,“拜金旁”、“污染旁”、“电脑旁”、“网络旁”、“害人旁”、“精神独立旁”等都成了他异想天开的创造,而像是用拜金旁“¥”穿插至不同的固有字中,还可以造出一系列拜金主义的字,“凵”字部加上“¥”,是为开口言钱;“月”字旁加上“¥”,是为傍大款;“风”字头加上“¥”,是为拜金时代;“慧”字上半部分两个并排的“丰”换作“¥”,是为拜金主义智慧。
又如“张英海重工业”,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这个团体就醉心于借助不加修饰的表达方式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文本之上,用一种无形的、感官的洞察刺激着人们的思想,毫不隐晦地扔出话题,无论是针对权力、资本、欲望、死亡、女性还是社会现实。“张英海重工业”将参展的两组幻灯片视为一个组合,或者一个作品的两面,探讨的是关系,却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任何两个实体间的关系,比如一个人与艺术或者生命的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骆阿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