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教你巧妙应对三种骚扰

2011年10月26日 14:15
来源:人民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编者的话:碰碰胸部、说个荤段子、突然搂抱……生活中,关于性的入侵随时可能遇到。一项覆盖全球24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性骚扰问题居全球第二。那么,哪些行为算是骚扰,如何应对?《生命时报》请来多位专家教大家聪明地化险为夷、保护自己。

一项覆盖全球24个国家的调查显示

中国性骚扰全球第二

别以为性骚扰并不多见,它可是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女性生活中。

一项覆盖北京的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女性中,曾经遭遇过性骚扰的人高达71%,其中,54%的人听到过黄色笑话,29%的人遇到过有暴露癖的人,27%的人曾经在不情愿的情况下有过身体接触,8%的人曾经被别人偷窥,2%的人遇到过电话性骚扰。香港新妇女协进会10月15日公布的调查则显示,香港有三成的女性服务员表示曾受过顾客性骚扰。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巫昌桢告诉记者,老百姓通常所说的调戏、动手动脚、占便宜等,都是比较明显的性骚扰。只要违反对方的意愿,用语言、动作、眼神进行了性方面的侵犯,但未构成强奸,且有特定指向性的,都算性骚扰。

在性骚扰场合方面,一项覆盖全球24个国家的调查显示,工作场合性骚扰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为印度,其次为中国,比例为18%。在中国,50%的性骚扰来自工作场所,其中36%来自上级,14%来自同事。专家指出,在职场上,女性遇到性骚扰时,惧怕上级,怕影响工作升迁,或碍于颜面,不想破坏同事关系,只能默默忍受。

除了职场,公共汽车、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餐饮洗浴等服务行业也都是性骚扰的高发地。▲

黄段子让女人反感

年轻漂亮的小丽刚工作不到一个月,一次她与部门主管吃饭时,在饭桌上收到了坐在对面主管的一条短信。小丽打开短信一看,露骨的黄色笑话让她涨红了脸,主管却暗自露出了坏笑。

很多人认为,性骚扰只是肢体上的接触,而开个“带颜色”的玩笑,说个黄段子算不上骚扰。实际上,早在2009年5月,北京首次界定了性骚扰的5种形式,禁止以语言、文字、图像、电子信息、肢体行为等任何形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

在各种性骚扰方式中,语言骚扰最常见,也让女人最苦恼。因为很多情况下,说者可能认为只是语言上的嬉戏,说明二人关系密切,但听者却会感到尴尬、不舒服,甚至内心受伤害。不过,由于没有实质性的侵犯,女性不好反抗,难以应对。

北京市仁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宪生曾表示,对女性构成性骚扰要有三个条件:一是有特定的对象;二要违背妇女的意志;三是涉及性相关的淫秽内容。如果女性听到或看到觉得反感,明确提出来,对方行为仍未停止,就应算作性骚扰。▲

《每日邮报》最新刊文指出

穿得暴露是对男人的骚扰

女性遇到性骚扰,你可能觉得这很正常,但实际上,男性遭遇到性骚扰会更苦恼。

英国《每日邮报》10月8日报道,芬兰律师协会近日提议通过新的性骚扰法律,其中包括将女子在公共场合挑逗性地吃冰棒列为一种性骚扰行为。欧盟性骚扰法律专家说,“在欧洲多数国家,法律规定任何蓄意对他人造成性骚扰的挑逗姿势都属于犯罪,例如穿着过于暴露等。”

专家表示,职场中男性被性骚扰的比例也越来越多,往往出现在上下级之间。在心理、级别上处于弱势的人,比较容易遭到性骚扰。但大部分男性在遭受性骚扰后,不会向女性一样找人倾诉。男性也因此心理负担更重。男性在遇到性骚扰后,和女性一样,拒绝的态度要明确,或以玩笑方式化解。▲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教你

巧妙应对三种骚扰

在上述调查中,被调查者表示,在遇到性骚扰时,首先会“暗示对方放尊重一点”,其次是“悄悄躲开”和“大声训斥”,“保持沉默”的人占到了10%。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表示,要防范性骚扰,必须先弄清楚性骚扰的类型,再巧妙应对。

如果是在办公室,男女独处一室不要超过30分钟。遇到性骚扰,女性应该洁身自好,做到言语不搭、眼神不接和短信不回。在以上反应都没用的时候,最有效的办法是报告领导。

公共场合的性骚扰一般会分为三类:偷鸡摸狗型、浑水摸鱼型和胆大妄为型,这三类的比例大致为70%-80%,不到20%。不到10%。对于前两种性骚扰,王大伟认为,用一声大流氓或一个大嘴巴基本可以解决问题。而对于第三种类型,要斗智斗勇相结合,比如是在公车上,最好借机走到司机或者售票员边上,或者下车。女士还可以巧妙的利用自己的包来保护自己。首先是可以用包保护前胸、小腹等敏感部位;在发现有性骚扰的危险时,可以将胳膊抬起来,双臂置于胸前,建立起小的可防御空间。如果实在觉得不妙,可以利用身边的尖锐物品,比如高跟鞋、胸针,适当防卫。

对于喊叫的策略,王大伟总结为“四喊三慎喊”:男友在旁高声喊,三两女友高声喊,白天高峰高声喊,旁有军警高声喊;天黑人少慎高喊,孤独无助慎高喊,直觉危险慎高喊。在天黑人少的情况下,应快步向有灯光、人多的地方走,进入附近的商店、饭店等公共场所,然后再求救。▲

(本专题文章由本报记者王月采写)

《生命时报》 (2011-10-25 第07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