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切勿走入冬季“进补”误区

2013年11月15日 08:22
来源:39健康网

营养师建议大家在冬季进补时应辨证而为,切莫步入以下误区。

地域不分“滥补”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季,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气候迥然有别。因此,千万不要地域不分“滥补”。

冬季的西北、东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味,如羊肉、狗肉、鹿肉等,补品中如人参酒、参茸酒等,强壮补身,御寒助阳确有作用。

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北方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宜清淡甘温之味,如鸡、鸭、鹅等。

长江以南地区的人们如果多食羊肉、狗肉、鹿肉等容易燥热动火,出现咽痛、口疮、鼻出血等症状。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也是少用为佳,应以干润生津之品如百合、荸荠、莲藕、梨等果蔬为宜。

老少不辨“蛮补”

由于人有男女之别和老少之异,因而在冬季“进补”之时,也不尽相同。如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大多体质虚弱,所以适当适量“进补”可增强抵抗力,有利于身体健康。

然而,小儿生理机能旺盛,正常发育的健康儿童或生病尚未痊愈的儿童,就不宜“进补”,尤其对一些甘温、温热之物,如羊肉、狗肉、鹿肉、麻雀肉、麻雀卵等,只适宜于成年人,儿童即使体质弱,也应忌食或少食,反之则有损无益。

例如:一个9岁儿童,自幼体弱多病,因进食肉面过量,随不思饮食,日渐消瘦,家人疑为营养缺乏,给予服用人参蜂王浆、牛奶、鸡蛋,并经常用人参、黄芪炖鸡汤补充营养,体质越补越差,致终日厌食,面黄口臭,腹痛腹胀,中医论以纳食呆滞,调理脾胃而症状消失。

所以,青少年(包括小儿),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注意饮食营养,调节补充,一般不宜以药物进补。

辨证不清“乱补”

某人长期睡眠不好,白天精神疲困,认为自己体质差,自服人参、西洋参、参芪大补膏,其量又大,结果出现兴奋、烦躁,失眠更厉害了。专家指出,这是典型的“乱补”,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为使冬季“进补”能更准确地达到预期效果,应根据人的不同体质和食物的属性进行辨证施补。中医按照食物的性味,可分为平补、温补和清补等类。

所谓平补食物是帮助维持健康和生命所必须的食物;温补食物能温阳助火,改善畏寒怕冷症状,从而增强体质,如阴虚内热的体质,多食则加重阳热升火,出现咽干、齿痛、牙龈出血、便秘等症状;清补食物偏凉可以清火,如阳虚偏寒体质,多食反而使体寒更甚,从而出现腹泻、腹痛等症。

因此,即使你身体虚,也不能盲目“乱补”,身体虚有许多种类,每一种虚证,都有针对性的补方、补药和食物,药证不符,不但无效无益,反而有副作用。

无虚盲目“求补”

某老人家平时喜欢吃些补药、补品,有一次感冒了,几天都没有胃口,自认为是身体虚弱,而自行吃了过量的高丽参,以致被送到医院时目呆口张,面赤无神,四肢颤栗,气息奄奄,幸亏救治及时,才能转危为安。

时下,由于媒体广泛传播,广告中各种“补品”的神奇、灵验功效的宣传往往夸大其词,人们基于求补心,出现了很多无“虚”求补者。

保健品不同于食品,也不同于药品。在国外对这类保健品称为“功能食品”,它既不能针对某一种疾病,只能使你的亚健康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水平。但必须在营养师的指导搭配食用。

对于有些人认为补品越贵越有功效的说法,其实高价补品大多是加了一些价格昂贵的中草药,如人参、冬虫夏草、藏红花、燕窝、熊掌、蜂王浆等。然而,没有针对性的用药,一般不会显出特殊效果。

古往今来,违反“虚则补之”的法则,乱求补药招灾者,比比皆是。如人参,中医称谓大补元气,宁神益智,益肺健脾,堪称补药中之极品。若遇心衰、休克、出血、体质虚弱、阳痿等症状者,人参确有药到病除之效。然而,若补不对症,轻则不适,重则致人于死地。

[责任编辑:李天白] 标签:进补 冬季 补品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