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解惑近视眼手术到底能不能做
2月14日,台湾《联合晚报》报道,第一个将激光近视矫正手术(LASIK)引入台湾的眼科权威蔡瑞芳宣布,为了对患者和自己的医德负责,今后将不再动这种手术。这则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震撼了台湾眼科学界,也在大陆引发巨大争议。消息传出后,台湾多名著名眼科医生出来反驳,蔡瑞芳自己也随后澄清,说LASIK手术安全性毋庸置疑。
作为台湾最早引进这项手术的专家,蔡瑞芳表示,LASIK虽说是划时代的医学创举,但临床上的确有患者术后出现了眩光、夜间视力减退及眼睛干涩症候群等并发症。他最近就接到十几例个案,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视力在短时间内明显减弱,怀疑与角膜瓣无法闭合,长期发炎有关。因此他决定停做这种手术,不让伤害扩大。
根据台湾眼科医学会统计,台湾地区目前约有100多家医疗院所进行这种手术。从1993年至今,接受手术的患者超过数十万人。而第一个将这种手术引入台湾的权威竟然决定“封刀”,引发强烈反应。
台湾眼科界的另一位权威、台湾眼科医学会激光视力矫正委员、当年代表台湾眼科界参与与医疗主管部门就放开激光近视手术市场谈判的眼科专家郑英明直言,蔡瑞芳更应说明“自己用的是哪种仪器”。因为激光近视手术的技术是最简单的,也非常安全,但手术有无并发症,约95%与激光仪器有直接关联。
台湾地区卫生主管部门也表示,除非海内外有研究证明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对人体有害,否则卫生主管部门不会就单一医师的个人意见贸然改变政策,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都没有禁止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的规定。
争议持续发酵。2月14日晚间,蔡瑞芳最新解释说,不继续做LASIK手术并不是认为它有潜在危险或问题,而是有其他考虑。他认为LASIK还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近视手术,成功率达99%,但视力是人很重要的生理功能,不容手术有闪失,因此比做手术更重要的,就是先找出不适宜做手术的患者,以避免并发症出现。
台湾眼科专家“封刀”的新闻在大陆也引发极大关注与争论。据福州一家眼科医院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150万近视人群接受近视眼手术,这是否意味着多年后这些人也可能面临并发症的痛苦?为此,《生命时报》记者及时采访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教授、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眼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医师褚仁远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治中心主任黄一飞,对种种关于近视眼手术的疑惑进行详细解答。
●近视眼手术目前有几种方式?
答:目前,主要有两种近视治疗手术:一种是准分子激光手术;另一种是后房型屈光性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屈光晶体手术。业内称屈光晶体手术为“加法手术”,准分子激光手术称为“减法手术”。屈光晶体手术是指在眼内加入人工晶体,将晶体安放在人眼晶体前安全区,从而达到矫正视力效果的手术。而准分子激光是通过对角膜瓣下基质层进行屈光性切削,降低瞳孔区的角膜曲率,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这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近视眼手术成功率多高?
答:近视眼手术是否成功,不但要看视力恢复得好不好,还要看视觉质量,包括看远近、白昼视觉是否舒服,双眼是否平衡,立体感如何等。现在近视眼手术能根据病人眼睛的具体情况做个性化切削,所以,总满意度已达到97%—98%。
●影响手术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最让专业人士担忧的是,准分子激光手术各地开花,哪里都能做,对于设备、手术人员的监管却非常薄弱。如最基本的验光,很多地方没有专业验光师,验不准,机器得到的信息也不准,手术问题可想而知。此外,刀片不按要求更新。上海市眼科质量控制中心每年都对此类手术的设备进行跟踪监测,对于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疗机构一把刀做几个甚至十几个患者的情况,市眼科质量控制中心也加强了对手术用刀片的检查,比如2010年检查发现个别医院一个刀片用2—3个病人,2011年所有上海医疗机构都能严格执行一把刀只能对一位病人进行操作的规定。
1
2
|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437124
1春天常吃10种蔬菜可帮你补足“阳气” -
268855
2死亡真相:人在临死前10秒真实感受 -
203407
3肚脐形状辨疾病:哪种形状暗示有妇科病 -
195904
4测试:睡姿看你能否成为有钱人? -
190711
5蜂蜜竟是这4类人的“夺命符”(组图) -
169596
6外媒:7件事会让身体散发难闻异味 -
118984
7揭秘喝蜂蜜水最有效的7个时间点 -
90612
8肝癌早期难察觉 两大信号千万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