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缺失的“冬藏”

2013年01月26日 06:45
来源:东方早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们直接饮用当地的泉水。CFP 资料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们直接饮用当地的泉水。CFP 资料

身体周刊记者 屠俊

人是离不开自然的,一个地方四季分明,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样的,人的身体最好也要跟着四季走,也就是中医经常说的“天人合一”。因而,在上海华东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朱鼎成看来,那些一到冬天就往南方走的人少过了一个冬天,于养生而言不一定可取。

可治病不宜养生

按照中医四季养生法,养生应当推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候鸟族的一年只有三季,无处可“藏”。

朱鼎成解释说,从古代开始,我们老祖宗的生活一直跟着自然界四季分明,就像种子一样,要经历播种、发芽、插秧、灌浆,最才结成果实,到了冬天,果实收割下来后被藏起来,到了第二年再继续播种,周而复始,这跟每个人气的运行非常相似。

朱鼎成说,“就像太阳有升起落下,人的气也有起有落,春夏的时候,人的气是往上走的,秋冬的时候朝下走,就像在画一个圆。而那些一到冬天就往南方走的人就等于少过了一个季节,这个圆也就不全了。”

候鸟族的一年中少了冬天的“藏”,而冬天的“藏”是为了第二年更好的生发,就像太阳落山是为了更好的升起,这是一个自我修复的过程。

朱鼎成认为,作为治病,赴温暖之地避寒可以不得已而用之,作为养生,却不一定可取。冬天应该是养阴的,在冬天提早消耗能量,就将人体中的阳气提前用掉了。

冬季养肾防寒

从中医角度来说,冬季养生的最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这一观点与西医也有相似之处。

西医认为,寒冷可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胃的迷走神经反射异常,使胃酸分泌过多,同时交感神经兴奋使黏膜血管痉挛,减弱其抗酸能力,促使溃疡的形成。低温会使排汗减少,从而加重肾脏的负担,增加泌尿系统的患病几率。

在中医看来,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寒气内应肾,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

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

“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朱鼎成说。

人们常说“冬令进补,开春打虎”,其实,补药对于古代人来说是非常名贵的,平常百姓通常吃不起补药,但是到了冬天,民间一些饮食习惯确实值得借鉴,朱鼎成举例说,吃腊八粥就是非常好的食补方法。

“古人非常善于用米羹豆类的食物补养身体,每粒米就是一个生命,一个长年吃饭的人肯定比只吃菜、不吃饭的人身体好,在中医里面,米羹豆类的食物都是有升发之气的。”

朱鼎成说,冬天食补了,到了春天都会有气出来的,可以食用一些当令食品,如萝卜、绿叶蔬菜、芋头、南瓜、黄瓜、生梨等,也可以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羊肉、鹅肉、鸭肉等。

季节与睡眠

反季节出行对身体的不利影响还可能体现在睡眠上。

一年四季,随着春夏秋冬的变化,人体对于睡眠时间的要求也有不同。如《内经》所言:“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中国古代以农耕为主,到了冬天基本就没有什么农活了,“早睡晚起”是他们度过冬天的方式,也是古人顺应四时变化调整睡眠时间以利养生的经验。

“每个季节睡眠的时间也不同。如果反季节出行,就达不到早睡晚起的冬藏作用。大环境的改变对他们的生物钟亦有影响。”朱鼎成说。

标签:朱鼎 冬藏 四季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