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医生闲时也不误远程诊病

2013年03月07日 03:05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余智骁

“杜医生,我们这里有一个急性胸痛患者,情况紧急,需要鉴别是冠心病、肺动脉栓塞还是主动脉夹层,我们已将他的影像资料通过平台传给你们,请你们确诊到底是什么病,好决定下一步怎么治疗。”今年2月一天晚上7点来钟,正在公园散步的宣武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杜祥颖博士接到顺义区医院十万火急的电话。

“好的,我立刻诊断。”挂掉电话,杜医生拿出随身携带的iPad,连到无线网络上,登录到中关村清华科技园企业海纳医信提供的存储病人资料的服务器,通过身份认证,调出病人的影像资料。杜医生认真分析影像资料,并在系统内重建影像资料的三维效果图,凭借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得出结论——是冠心病,病人不宜被运送进市区以防病情突然加重,建议立即在当地介入治疗。

杜医生将诊断结论通过平台反馈给顺义区医院正焦急等待的医生。这一整套过程在十五分钟之内完成。那名老年男性患者最终得到及时救治。

杜医生使用的是区域远程医疗平台。海纳医信远程医疗事业部总监谢崴介绍,这一平台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与同类产品相比,它的一大特点是,利用这一平台,医学专家既可以通过有线网络,也可以通过无线终端,随时随地登录到平台网站,从服务器上调取海量影像资料,为患者提供远程诊断服务。

杜祥颖介绍,在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项目支持下,宣武医院从2010年开始试点使用海纳医信的区域平台,医院放射科有30多名高水平的影像分析医生,过去两年多时间内,他们除了给来医院就诊的病人诊断,还通过区域平台,免费为顺义区医院和怀柔区第一医院分析和诊断了200多名患者的影像资料,并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标准。该试点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宣武医院放射科正在撰写项目结题报告。

有了区域远程医疗平台,郊区县患者不用奔波、排队挂号,花上一天时间才让市里专家看自己的检查胶片。杜祥颖介绍,通过平台读取影像资料的效果,也比读取胶片好很多。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杜小勇教授对记者说:“发展将信息技术和医学技术结合起来的远程医疗是一个大趋势,前景广阔,国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做得比较好,而我们正在探索和发展阶段。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缩小不同地区患者之间的‘医疗鸿沟’,是一件对老百姓大为有利的好事。”

标签:医生 诊病 诊断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