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不要再让百姓“以身试毒”

2013年05月08日 07:48
来源:湖南日报

新华社记者 琳 翟永冠

“病死猪”“老鼠肉”“‘神农丹’毒药姜”……短短几天里接连曝光的问题农副产品,一起赛一起令人触目惊心。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对涉案商户进行查处,相关省份开始追踪问题产品流向,但人们仍不禁要问:食品领域为何屡让百姓“以身试毒”?

从新近发生的几起问题农副产品案件看,涉案人“造假”“藏毒”的手段并不怎么“高明”,监管并不缺乏检验手段。只要查一下肉联厂原材料的检疫证明、辨识几家餐馆牛羊肉的真伪、抽检几次市场上蔬菜的农药残余,就足以让问题产品无处遁形。正是这种“低水平”的造假横行和“马炮”式监管,让公众陷入“无处下箸”的焦虑。

同样的生产环境,监管力度直接决定食品质量。商户“造假”固然有道德沦丧的内因,但监管部门的疏于监管也难辞其咎。就在发现“病死猪”的福建,出口猪肉质量问题鲜有耳闻;种植“毒药姜”的山东农户,从不给“外销生姜”多用农药。如此“内外有别”,并非这些经销商、种植户戴“有色眼镜”,而是严格的外贸出口检疫使他们不敢胡作非为。反观国内食品市场,目前实行的是主动送检制度,抽检概率低、造假风险小,暴利诱惑之下,不法商贩“另辟蹊径”便不足为奇了。

近年来为了公众餐桌安全,政府确实下了大力气,出台了食品安全法,各省份也成立了专门的食品安全委员会,试图解决“九龙治水”问题。然而,食品安全状况并未彻底改观,不仅问题食品层出不穷,而且造假方式不断升级翻新,甚至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这无疑是对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阵风”式的检查整顿,难以根治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的不法商贩受到查处,不足以震慑不良商贩。如何使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都能守法,监管部门真该好好动动脑筋了。(据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

标签:百姓 道德 食品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