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毒品”离你有多远?

2013年05月09日 07:02
来源:广州日报

1【英】迈克尔·格索普 著

冯君雪 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

日常生活中的毒品

每个社会群体都有其独特的麻醉类或精神类药品,这类药品往往被冠以“毒品”之名。长久以来,人们借由“毒品”改变自己的意识状态并寻求任何可以做成毒品的自然物质以及任何可以培植毒品的场所。即便某些地区本身不具备生产毒品的条件,人们也会想尽各种方法利用科技发明来制作。广袤的欧洲攀缘植物繁茂,非洲和亚洲大麻蔓生,从中东到亚洲罂粟遍布,既有野生的又有人工种植的……不列颠群岛气候凉爽,空气潮湿,最适合农耕,但其最肥沃的土地都用来种植蛇麻草,英国人常提炼这种植物来制作麻醉药物;北欧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农作物种植期短,于是人们就在此制作酒精饮料;美洲人大量种植可可、仙人掌以及烟草植物,这些植物中都含有一种叫酶斯卡灵的致幻剂;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很多菌类植物也含致幻成分。或许,世界上唯一不使用麻醉药物的人群就是因纽特人,他们生活在如此荒凉的绝地,根本就不能培植任何可用于制作麻醉剂的植物。

日常生活中,麻醉类或精神类药品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这种药品的使用非常普遍。统计数据表明,任何人都或多或少使用过这类药品。也许,很多读者认为这个结论很荒唐,因为这就等于说人人都使用过毒品,这实在让人难以接受,谁会承认自己“吸毒”呢?但是,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中大多数人都很正常,不会“吸毒”,而事实却是,“不正常”的人才不“吸毒”,不“吸毒”的人才是少数。

说到“吸毒”,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针管、针头和海洛因,以及所有和“堕落”、“罪恶”相关的词汇或事物。所有这些都让人更加确信“吸毒”是一种反常、令人费解的行为,甚至是精神疾病的表现。说到“瘾君子”,我们都认为那是一群异类,尽管他们生活在纽约、伦敦、阿姆斯特丹以及苏黎世等大都市,但他们远离主流社会,精神极度空虚颓废。同时我们也坚信,平日里自己抽烟、喝酒、服用镇定片是和“瘾君子”的吸毒行为截然不同的,他们吸食的可是海洛因啊!但是,这两者真的有本质区别吗?

从心理和情感方面来讲,人们普遍认为“毒品”和“吸毒”都不正常,而这种意识直接阻碍我们理解该问题。茶和烟草都含有麻醉成分,即咖啡因和尼古丁,酒精也是一种麻醉剂,海洛因和可卡因都是麻醉药品,由此可以看出,这些物质都属于同类药品。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麻醉药品都相同,使用不同麻醉药剂的果和风险也没区别。

词典中对“药物”这个词的解释和归类都很模糊,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界定,也不会对本书讨论的话题起什么作用。传统的定义都重在强调其化学构成或某些特定成分的医学价值,比如《巴特华斯医药辞典》将其定义为“任何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合成的构成已知或未知物质的化学成分,可以被用作医疗药品,用于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该定义没能充分说明临床实践中医生的用药行为,更不用说为目前讨论的话题提供有效的依据了,而我们所要关注的是麻醉类或精神类药物所带来的心理疗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