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重医附二院割除肿瘤让她重获新生

2013年07月16日 06:07
来源:重庆晚报

一名85岁的老太太,脖子长出肿块已有两年。4个多月前,肿块明显增大,吞咽困难,疼痛加剧。辗转市内几大医院,住院观察,考虑到其为高龄患者,手术风险大,无太大把握能成功实施手术,都劝其回家,放弃治疗。

上个月,偶然一次看到国内某知名媒体有关重医附二院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报道,老太太的子女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带老母亲来到医院。该院三腺外科接诊后,对老太太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三天之后限期手术(施行手术时间虽然尚可选择,但不宜过久延迟的手术),成功割下了颈部巨大肿块。术后,老太太的身体恢复良好,住院观察一周后顺利出院。

重庆晚报记者 黎奎 张真瑜 通讯员 谢禹

“粗脖子病”有诊也难治

全家几欲放弃

据了解,这名85岁高龄的老太太,名叫曾兰(化名),家住重庆市江津区。两年前,子女带曾婆婆去做常规身体检查,发现颈部前长有一个小肿块,就是人们平常戏称的“粗脖子病”。考虑到曾婆婆年事已高,有点小病也属正常,体检之后并没有深入究其原因。

直到今年2月份,曾婆婆发现自己颈部前方靠下有触痛感,并且反复瞬间刺痛,两年前查出的颈部小肿块已经有拇指大小了。曾婆婆的女儿英兰也发现老母亲晚上睡眠质量不好,经常半夜一个人坐在客厅。“问及她老人家才知道,原来母亲晚上睡觉呼吸不顺畅,只能坐着不能躺下,呼吸困难的同时伴随着声音偶有嘶哑。”英兰说,母亲不愿去医院,说自己年纪大,身体难免会有些老毛病作怪。

就在一个月前,曾婆婆开始有咳嗽、发烧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子女立即将曾婆婆送往当地医院,在住院治疗的20天中,医院一直予以抗炎对症处理。虽然出院后病症暂时没有出现,但是女儿英兰还是决定将老母亲送往主城大医院做个详细检查。医院彩超检查结果显示,颈部肿块可能为甲状腺良性肿瘤,曾婆婆再次入院。

住院观察中,曾婆婆的颈部肿块逐渐增大,困扰着曾婆婆寝食难安。医生劝其放弃治疗。因为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曾婆婆又属高龄患者,手术难度大并且风险大,院方没有太大的把握可以成功实施手术,让曾婆婆不再受病痛折磨,安享晚年。

重医附二院给予治疗希望

准备限期手术

就在全家人都快放弃的时候,曾婆婆的女儿英兰无意在电视新闻中看到,重医附二院在前不久对一名高龄患者成功实施甲状腺巨大肿块切除手术,术后患者恢复状况良好。

全家人像找到救命稻草一样带着曾婆婆来到重医附二院,三腺外科主任孙治君教授亲自接诊。孙教授通过触诊断定曾婆婆甲状腺有巨大肿块,立即安排做彩超、CT等影像检查。

“CT的检查报告显示,曾婆婆的甲状腺肿块大小约100*50*71mm,就相当于橄榄形态的一般红薯的大小,并且肿块下缘已经向下生长到了胸部。”孙教授说,甲状腺肿块会压迫神经、气管、食道,所以导致曾婆婆出现吃东西哽咽、睡眠不好、声音嘶哑等症状。“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如果不限期手术,可能一口痰就会阻塞气管,以致窒息死亡。”

孙教授介绍,甲状腺的血管网密布血管,甲状腺长出肿块后,血管会增多并且变得更粗大,血管壁的脆性增加易破裂,手术中容易出现大出血等紧急状况。加上曾婆婆已达85岁高龄,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病史,是否能顺利进行甲状腺巨大肿块的切除手术,需要在术前做足充分的准备。

成功切除肿瘤住院一周

术后恢复良好

经过一番评估之后,孙教授认为曾婆婆的身体状况可以承受甲状腺巨大肿块切除手术。“我们取胸骨上切迹约8厘米的切口。从皮肤逐层切开之后发现,巨大肿块起源于甲状腺左侧腺体,几乎占据了整个腺叶,气管已经向右被推移。”孙教授回忆称,手术过程中,将出血量控制在50毫升范围内,在同类手术中属偏少,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幸运的是,经检验,曾婆婆的甲状腺肿块为良性,术后住院观察一周后康复出院。”

曾婆婆的女儿英兰告诉重庆晚报记者,母亲的身体恢复得很好,医生也说跟其他年轻患者术后的恢复差不多。“现在老母亲精气神儿可好了,还叫我们送了面锦旗给孙教授,她经常念叨,是孙教授帮她捡回了这条老命。”

补碘需谨慎 切不可盲从

大家对于“粗脖子病”都有一定了解,大多为身体缺碘而致。但事实上,缺碘或碘摄入过量都会致病。随着碘盐的普及和海鲜水产的大量食用,临床上因过量摄碘引起的人体甲状腺患病有上升趋势。

孙教授指出,人体内的碘含量与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当人体接触到被污染的空气中所释放出的放射性碘的时候,可能会增加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孙教授解释说,孕妇、乳母、儿童因生理情况对碘的需要量增加,属于缺碘人群,也应该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通过食物或者药物适当补碘。

孙治君

现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腺外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会员,重庆普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重庆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秘书及委员、重庆胰腺癌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协作委员会委员。中华现代外科杂志、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重庆医学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审专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评审专家。长期从事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尤其对乳腺、胰腺、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外科疾病的诊治有较深的学术造诣。

标签:新生 肿瘤 割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