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医把脉透视你的健康与性格?

2013年07月30日 14:17
来源:羊城晚报

漫画/陈健怡

广东省中医院王新民主治医生:“所谓‘相由心生’指的就是面诊。通过面容了解一个人的健康和心理特点,并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身体,找到最合适的诊断和治疗及保健的方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张伟程教授:“即使哪个中医把脉再厉害,也不可能仅仅依靠把脉来诊病或来确定一个人的性格、心态。

每个人的脉象都不一样,脉象可以说是反映人体健康的一种特殊的语言。”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张秋霞 宋莉萍

近日,一富豪征婚活动在北京某会所举行。近400名女性相亲者通过形象、生活、心理、情感、健康五个环节进行筛选考评,以争取“富豪相亲派对”的入场机会。除了传统测试外,还有重要的一环节,就是要看应征者的脉象,据中医评委称,不同的脉象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分析出人的性格,不少应征者在这一关被刷下……

脉象真的会有那么神奇吗?每次看中医会否泄露了自己的健康与性格秘密?中医专家告诉记者,中医把脉以及面诊能够知晓脏腑的健康情况以及性格特点,这个研究自古有之,并不神秘,但也不能把它“神话”。

把脉知健康识性格并不“神秘”

中医把脉对人的健康能知晓多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张伟程教授专注于脉象研究30多年,把过的脉不计其数。“每个人的脉象都不一样,正如每个人的健康不可能完全相同一样,脉象可以说是反映人体健康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脉象根据频率、节律、形态、充盈等表现不同,大致分平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等数十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

小小的方寸之地为何能反映出人的健康?有研究认为,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除了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正因为此,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通过把脉,是能够了解到患者患病的部位和性质,推测疾病的进展和预,窥察体内邪正盛衰等情况。

张伟程教授说,不过要全面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把脉至少需要十多分钟,这在现在医院的门诊中是很难实现的,而且年轻一代的中医越来越依赖现代仪器的检查,真正愿意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并使用脉象诊断病患的医生越来越少了。

至于把脉能够知晓人的心理、性格,张伟程教授说,这并不神秘。比如说一个女性的脉象明显是气虚,她在身体上的表现往往是“少气乏力、声低懒言、精力不济、神疲自汗”。这样的身体状况下,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过于争强好胜、性格偏内向、较为淡泊。就诊者也不用担心看次病就会把自己内心的秘密“泄露”给了医生,一般来说,如果对诊病治疗没有帮助,医生不会刻意去通过脉象了解就诊者的性格及心理,但如果对治疗有帮助则不同。比如说从脉象上可以看出一个人患有高血压,而患高血压者同时肝火也很旺,性格暴躁、易发怒,每次发脾气都可能使得血压飙升,甚至大大增加“爆血管”的风险,那这时医生就会提示遇事尽量克制一下,不能发脾气。

脉象研究是中医瑰宝也别“神话”

“把脉是中医的瑰宝,对临床诊断非常有价值,但也别把它神话。”张伟程教授说,“脉象是一种生物信息传递现象,是从外部测量到的关于循环系统的一个信号。其不足之处是,不精确,缺乏量化,如把脉可发现高血压,但测不出血压值,若说号出高压170mmhg则是不科学的。把脉能够把出胃有问题,但是无法准确地说出是胃溃疡,还是胃炎。”

即使哪个中医把脉再厉害,也不可能仅仅依靠把脉来诊病或来确定一个人的性格、心态。中医诊断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这其中的“切”指的就是“切脉”、“把脉”。这也就是说,把脉仅仅是诊断疾病的手段之一,它即使再厉害,也不能孤立使用,而需要和其他几种方法获得的信息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判断。比如说,有就诊者的脉象很细,提示他气血不足,比较虚,可是通过“望”看到他整个人很壮实、精气神足,这时就可以推断他并非真的虚,而可能是由于皮下脂肪比较厚,使得脉象表现不准确,这在中医中叫做“舍脉从症”(即舍去脉的假象而以真实的症候为诊断依据)。有的时候需要“舍症从脉”(即舍去症候的假象反映而以真实的脉象作为诊断依据),医生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做判断。

脉象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说,天冷了,血管收缩变细了,血流会减慢;天热了,血管舒张变宽了,血流会加快,脉象就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哪怕是外界环境微不足道的变化,在脉象上都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如果在生理的调节范围内,是正常的脉象;超过生理范围,就是病态的脉象。有了干扰,脉象有时就不准确可靠。

此外,还有个体差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少数人桡动脉走向异常,是“反关脉”或“斜飞脉”。这都不属于病脉。

至于说,古代有中医用“牵线切脉”的方法为大家闺秀诊病,更是不可能的。而现在,有中医提出“心理脉象”的概念,通过脉象可以分析出一个人的情路历程、童年经历,则有夸大了“脉象”信号作用,不排除是同时借用了“面诊”,甚至现代心理分析方法。

“相由心生”可用于诊病

广东省中医院王新民主治医生就是一名善用面诊的中医,在门诊常常是病人进门还没开口,他就能讲出就诊者的身体有哪些问题,甚至性格特点。

他介绍,所谓“相由心生”指的就是面诊,内在五脏六腑的病理变化或是心理变化,终会表现在脸上的相关区域,所以脸部的望诊最能洞察病机、掌握病情。他举例说,年纪不大就长出了白头发就是病态的,白头发长的位置不同提示的健康和心理问题也不同。比如说,如果白头发长在两鬓,此处正在胆经上,这提示这位女性很可能胆经的气血不畅。这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口干、口苦、髋关节疼痛、胆囊息肉、胆汁反流、睡眠质量不好,晚上11点到1点容易醒来,等等。《黄帝内经》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也。提示胆主决断,看看现代社会有些人遇到事情时,在性格上表现出的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斤斤计较,看来还是胆主决断的功能减退了。

他说,传统中医学有句古语“有诸内,必形诸外”,意思是人体内在脏腑的疾病,在体表(外)一般有迹可循。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西医传入中国前,中医诊病,完全靠医生的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手指按、询问病人(统称望、闻、问、切)来诊断疾病。实践证明,这种诊断是有科学道理的。

和把脉相比,面诊、手诊等更容易为普通大众掌握,王新民医生鼓励他的病人多去了解些,并应用在生活实践中。通过面容了解一个人的健康和心理特点,并不是为了炫技,说出来引得别人啧啧称奇,更不是为了把中医神秘化,而是为了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身体,找到最合适的诊断和治疗及保健的方法。比如说胆经气血不通的,可以经常拍打胆经,除了能改善身体不适,也能提高自身面对事情时的决断力;经常生闷气、肝气郁结的人则可以经常敲打按摩肝经的穴位,比如太冲、行间等相关的穴位,有时在极短的时间内会使整个人都神清气爽。

面部反射区

肺中医认为肺区的颜色为白,如果是健康的肺,则表现为有光泽的白。如果是苍白,则提示肺虚、易感冒、体质弱、肺活量不够;如果苍白中又带着暗暗的黑,则提示肺气郁结,可能有肺气肿、老慢支等;如果肺区发红,则提示有肺热,可能正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等。

心中医认为心主血脉,此处如果颜色苍白往往提示气血虚;如果发青则提示有淤血,身体上有疼痛,血管硬化;如颜色为紫红或总易额头长痘,则提示可能有心火旺或热症,会表现为睡眠不好。

肝肝反射区若发青紫,如果短期的则提示可能最近睡眠不足、过度疲劳;如果长期青紫则提示肝郁,长期睡眠不足,易忧郁、生闷气;如果发红赤,则提示肝火旺,易发脾气或有高血压;如果是小孩子此处颜色青白,则可能有肝风,易发抽筋、癫痫。

小肠、大肠

大肠小肠反射区健康的颜色应该为隐隐的红,且有光泽;如果年轻的女孩此区域过红,且较对称,有可能是红斑狼疮;此处经常长斑、长痘提示消化道不好,可能有便秘;如果此区发白,则提示气血虚,可能有溏便;如果发黑,则提示淤血,可能有肿瘤。

胃此处若易生暗疮,则提示可能有便秘、胃火大,有口臭;如果此处颜色暗沉,则提示可能有多年的胃溃疡。

脾如果鼻子过红,如酒糟鼻,提示体内有湿热;如果鼻子发青黑,特别是小孩子,提示有肝火或肝郁,易抽筋;小孩子如果鼻子青白,则提示气血不足,胃口差。

生殖系统  

有些女性唇周毛发颜色较深,提示有血瘀,表现为痛经;如果此区经常长痘,提示生殖系统的内分泌失调,则表现为月经不调;如果此区颜色发暗,提示有火郁,表现为月经不调,或有炎症。

面诊口诀

凡看病,望为先。精气神,最重要。脏腑位,要牢记。多重影,应分清。

病多端,起气血。面色青,主寒痛。面色泽,气血充。面色赤,定有火。

赤如妆,乃虚火。面色黑,肝肾见。面晄白,主虚寒。白无华,是血虚。

面黄泽,为湿热。面黄暗,病肝肾。额头亮,精神爽。额头暗,有灾殃。

眼有神,无大病。眼无神,精气虚。眼色红,内有火。眼白黄,病肝胆。

虹膜缺,主脑病。胃环大,有中毒。黑纵线,是炎症。黑凹陷,伤器质。

皮炎痒,虹周灰。血管硬,白圆环。虹膜诊,学问大。同心圆,是关键。

多节段,排成环。环环扣,象全身。眼为鱼,贵明亮。鼻光泽,无大病。

鼻色青,主寒伤。鼻色白,主伤血。鼻土偶,胃气绝。鼻不正,病不轻。

鼻有痣,病陷危。人中明,无大病。泪堂下,宜饱满。青黑干,主肾虚。

夜不寐,多伤神。沟平坦,性无力。人中疔,主胃火。人中歪,命不长。

唇淡红,无大病。唇色白,主伤血。唇青紫,寒痛淤。面光亮,为水积。

面黄黑,脂肪肝。耳面焦,防癌症。面清瘦,宜小心。如无病,必长肉。

十步外,眉目清。无重病,必长寿。部位明,五色清。知色克,可万全。

身体健康状况

常常“写”在脸上

国人讲究看面相,虽说从面相看一个人的贫富、姻缘不一定靠谱,但脸上隐藏的健康密码却值得我们重视。“中医学认为,‘心,其华在面’,故民间所谓‘相由心生’是有道理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杨洪涌教授说,“按照中医传统理论,人体的五官分别为五脏的苗窍,五脏通过经络与五官相通,眼通肝、鼻通肺、口通脾、耳通肾、舌通心,从脸部的形态变化,可以看到身体各脏器的健康状况;中医、西医诊病,注重望诊(西医称为‘视诊’),特别包括面部望诊。有经验的医生常常可以通过望诊,取得重要的健康信息,故中医又有‘望而知之,谓之神’的说法。”

中医在面诊时一般会留意不同反射区皮肤的颜色、光泽度以及有无痘、痣、斑……这些“显而易见”的瑕疵,其实都是身体健康与否的“信号”。婴儿的脸是洁净的,当他(她)们断奶吃食物后才显示出心、肝、脾、胃、肾等脏腑的能力;随着年龄越大,在脸上表现出来的状态越多。

杨洪涌教授说,其实类似这样的在身体表面的健康信息“写字板”还有很多,比如说耳朵、手、足、眼、鼻等等,于是延伸出手诊、耳诊、目诊和甲诊等。以下就以面部反射区为例,简单介绍如何从脸部看出几大脏腑的健康。这仅供参考,真正中医诊病就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多种信息来做出诊断的,不会仅靠面诊就下断语。

陈辉、张秋霞、 宋莉萍

标签:中医 门诊 性格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