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failed: 上海10余人死于非职业性中暑 最高级别高温灾害应急首次启动

2013年07月31日 00:00
来源:新闻晨报

昨天是今夏第26个高温日,国伟路中原路附近,一位市民打着阳伞在烈日下走过。 /晨报记者 肖允

热射病年轻患者增加,不通风、无空调易致室内中暑,高热无汗是典型症状

“最热7月”定局,上海再破气象纪录

晨报记者 陈里予 宋杰

仁济南院收治了13个中暑病例,两例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患者死亡;第三人民医院本月有两位患者因热射病死亡;瑞金医院上周六刚抢救了一位34岁的热射病年轻人,幸好生命体征稳定……这个“史上最热的7月”让不少人耐受不住高温,一波又一波的热浪体现出“累积”效应。

记者从沪上多家医院了解到,自7月初的高温导致第一波看病高峰,从上周末起,多家医院急诊室迎来第二轮急救和就诊高峰,连日高温不光导致中暑和热射病患者,也诱发了各种重症病。沪上多位急诊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和往年相比,今年中暑病人大幅增加,不过与以往多是老年人中暑相比,今年出现了不少年轻人在闷热不通风、无空调的地方上班而被热射病侵袭的案例。而新华社记者昨日从上海市疾控中心获悉,今年夏天中暑患者明显增加,非职业性中暑死亡患者已有10余人,其中室内中暑患者占三成以上。

21岁男子被送诊8分钟病故

上周六下午,瑞金医院急诊室内,一位34岁的年轻人被送医抢救。这位年轻人一早还在青浦的一家工厂上班,到下午三四点时开始高烧、意识不清。到医院后,专家们发现,这位年轻人情况危急:肝功能异常、血液系统异常、呼吸功能受到影响,正是热射病的症状。专家们一方面紧急给病人物理降温,一方面紧急插管用上呼吸机。经过抢救,目前这位年轻人生命体征稳定。

但是,另一位21岁的小伙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本月上旬被送到仁济医院南院急诊室后还不到8分钟,就无法挽救。从血象看,医生认为,应该是热射病引起的。作为去年年底刚露面的4家三甲医院之一,仁济医院南院开院后第一个夏天就碰到“史上最热7月”,每天有200个急诊。目前已有13个中暑病人,2例热射病病例。第三人民医院同样出现了两例热射病死亡的病例。

另据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的消息,截至30日17时,这家医院已有3名患者因热射病死亡。连日来,闵行区中心医院已经收治了10名较严重中暑患者,除3名患者已经死亡外,还有2名患者生命垂危,正在重症监护室抢救,包括物理降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生命体征等。院长郑民华表示,死亡患者均为中老年人,送至医院时已经神志不清、高热,医院开辟绿色通道进行抢救,但终因症状严重而不治。

松江七旬老人家里中暑晕倒

从7月25日到昨日,松江区中心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先后接诊了5位热射病患者,4位病情缓解,1位仍病情危重,采取了气管插管等紧急措施。据介绍,5位病人中,3位是60岁以上老人,2位是户外工作者。

松江区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医生告诉记者,该院严重中暑的病人现在以老人和户外工作者为主。如前日一位近70岁的老人便在室内严重中暑,成为热射病患者。“这位病人是在家中晕倒的,当时室外40℃左右,病人只开着电扇,没开空调。”医生表示,气温过高后风扇基本无法起到降温作用,但一些老人不舍得开空调,而老人身体较弱,体温调节能力比较差,更容易中暑。

医生还提醒老人尽量不要在高温时户外活动,该医院另外一位老年热射病患者,就是15时被发现晕倒在路上,送到医院后已经意识模糊,有器官功能障碍症状,非常危险。

非劳力型中暑易被忽视

和往年不同,年轻人得热射病的案例有所增加。随着户外防暑措施日益加强,非劳力型的中暑病人,即“室内中暑”,更容易被忽视。仁济医院南院急诊科执行主任陈怡告诉记者,除了阳光直射加高温损伤人体汗腺、破坏人的发汗功能导致中暑外,还有一种则是在闷热不通风,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导致人体内散热效率下降,引发中暑。

热射病是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热射病的死亡率高达40%至50%,“高热、无汗是热射病的典型症状,因此一旦出现高烧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昨天,记者从沪上多家医院了解到,连续多日高温以来,中暑病人比往年增加。瑞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童建菁感觉中暑病人在增加:装空调的工人坚持上班,一下子昏倒;年轻白领出门办事,从空调房出门后又在大太阳下行走,一下子感觉呼吸不畅,头晕;平日体质就较差的上班族连续高温日后身体条件更差,上下班途中突然大汗淋漓虚脱站不住……对于这些相对较轻的中暑病人,医生会给予物理降温,再补点盐水,很快就能缓解。

记者还从市医疗急救中心获悉,近日“120”救护车接救的病人中,有汗出不来、胸闷、头晕、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皮肤灼热等中暑症状者较以往有所增多,这也与本市今夏连日高温密切相关。

医生提醒,对于重症中暑者,可用冰水或酒精擦洗全身,并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等,同时将中暑者快速送往医院。

7月初一轮看病高峰后,多家医院这几天掀起了第二轮看病高峰,连日高温引起了各种重症病。除了中暑病人以外,脑膜炎、脑梗、心梗的重症病人也在大幅增加。陈怡透露,高温天血液粘稠度高,糖尿病、高血压容易出现并发症,慢性病病人特别要当心。

办公室一族最好喝茶水 热水比冰水更解暑

晨报记者 陈里予综合都市快报报道

连续高温日,如何防中暑?专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补水,懂得如何补水很重要。

●少喝含糖饮料多喝盐汽水

很多人夏天爱喝含糖饮料,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酷暑日,汗液里大量流失的是钠离子,因此补含盐的汽水最好。当然,午餐晚餐多喝些汤也能防止脱水。外出时着装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类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同时,不妨随身携带一些防暑降温药品。此外,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的市民别忘了把麝香保心丸等“救急”药品备在身边。

●坐办公室不要喝运动饮料

对于整天呆在空调房里、出汗很少的人来说,医生的喝水建议是,随意喝点茶水或白开水就可以了。茶水富含钾,还有少量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夏季补水效果优于白开水。

“一天到晚坐着不动,多喝茶水或白开水,可以增加上厕所的频率,活动活动身体。夏天也是尿路结石的高峰,主要是喝水太少。茶水有利尿作用,可以防止尿路结石。运动饮料就不要在办公室里喝了,喝了上厕所频率更少。 ”专家提醒。

●夏天喝热水比喝冰水更解热

夏天许多人喝冰水解热,专家提醒,要想解热,热水比冰水更快。

有一个很经典的实验——高温或运动出汗后,先测一次体温,然后三个人分别喝下热水、温水、冰水,5分钟后再测体温,结果三个人体表温度的降温幅度由大到小为:喝热水>喝冰水>喝温水。

同样道理,夏天用热水洗澡,比用凉水洗澡更降体温。

●孩子运动出汗喝点糖盐水

近日,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崔玉涛在微博上提到中暑病人喝水建议:“夏季天气炎热,遇到孩子剧烈活动后大汗,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注意:不应是白水,应是糖盐水。剧烈活动出汗时,水分和电解质一并丢失,并消耗许多能量,仅补水不能完全补充。补充糖盐水到自然排尿,而且尿色到无色,改用白水。”

国内知名营养师、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说,如果有些人不能喝或不想喝运动饮料,出门前可自制淡糖盐水,白水里加一点盐或糖,最好随身带一根香蕉补钾。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