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failed: 月底120呼救将一站式服务

2013年09月04日 00:00
来源:新闻晨报

本市已建立了覆盖全市的院前急救服务体系,但用车矛盾依然突出。

/何雯亚

晨报记者 张谷微 通讯员 宋国梵

高峰时间叫车难、等车时间过长是市民和患者对医疗急救呼声强烈的一个问题。如今,这个问题可望得到有效缓解。

记者昨日从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了解到,全市120调度平台正在组建,9月底全市将实现呼救一站式受理服务。届时,各郊区(县)120呼叫线路将全部接入市120调度指挥中心,由市急救中心的调度指挥中心统一进行受理。此外,本市正在探索实施“分类救护”模式改革,缓解市民叫车难矛盾。同时推行定向培养急救医生,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救护车用车矛盾突出

据悉,“十一五”以来,全市的急救站点从原来的58个增加至现在的116个,翻了一番,平均每2个街道(乡镇)就拥有一个急救站点;救护车从原来的240辆增加至目前的616辆,增长157%,平均每4万人配置一辆救护车,高于5万人/辆的国家标准,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市的院前急救服务体系。但高峰时间老百姓呼叫用车难、等候时间长的矛盾依然突出。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增长过快,急救服务量快速增长,本市院前急救服务供需存在一定矛盾。2012年底,上海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2380万人,同时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67.32万人。老人急救用车占用资源大,尤其是目前全市尚未建立统一的“120”调度平台,制约和影响了急救医疗资源的高效灵敏。

另一方面,出院、转院等非急救用车比例高,占用了急救资源。经统计,全市转院及出院病人的服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已从2005年的 34.75%,增加到 2011年的43.04%。此外,每年上海的医疗急救用车量增加较快,年增幅为10%,2013年急救用车量可达65万车次。

还有一点,急救医师的收入待遇普遍不高,职业发展空间的局限,原有的急救医师队伍也出现了人才流失的不稳定现象,造成本市急救医师的缺口较大,严重制约了急救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据调查分析,2009-2012年,全市急救系统录用医生311名,离职234人。

急救服务有三项新举措

针对目前院前急救的现状,存在的原因和困难,市卫计委与市医疗救护中心积极磋商,并在市政府相关委办局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已制定并开展实施三项创新举措。

据介绍,首先将组建全市120调度平台,9月底全市实现呼救一站式受理服务。目前上海静安、黄浦、长宁、徐汇等8个中心城区已建立120统一呼叫平台,由市医疗急救中心统一调度,但青浦、松江、崇明等9个郊区县由于隶属关系,120呼叫尚处于所在区域的呼叫平台。据悉,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制定了全市120调度系统联网方案,今年8月中旬已在松江、青浦急救中心进行联网试点运行,9月底可实现全市120来电统一受理。届时,各郊区(县)120呼叫线路将全部接入市120调度指挥中心,由市急救中心的调度指挥中心统一进行受理。

同时,上海拟在医疗急救体系探索推出实施“分类救护”模式,根据急救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将急救业务划分为急救、康复出院(或其他原因离院)和转运(院间转运)等三类,并配置相应的急救人员。其中,对康复出院的救护车不再配备急救医生,而是由经专业培训、具有一定现场急救经验的驾驶员和担架员担任;招录护士配备于转运车,承担院间转运的工作,通过对服务对象的分类,调整急救人力资源配置,以确保极其有限的急救医师资源真正用于急救病人的基本急救医疗服务。下一步,市医疗急救中心将对康复出院病人试点实行非急救预约制服务模式,科学配置非急救车辆数量,提高非急救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率,使非急救车的调派与服务更趋科学、合理、人性化。

此外,急救医生队伍不稳,大量流失,严重制约了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也是造成老百姓叫车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市教委、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10个委办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本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院前急救医师定向培养制度,并由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承担招录、培养临床医学(院前急救)三年制专业专科培养任务。据介绍,该专业从2013年开始招生,第一年招生计划为70名,按照“订单培养、定向培养、按需培养”的原则,推出了定向培养急救医生,是上海稳定急救医师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

标签:服务 呼救 急救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